第二十七章蒙恬(2 / 2)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紮下大營後,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了最具決定性的戰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爭,匈奴主力受重創。最後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餘裏。蒙恬並沒有辜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形容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正是對河套戰役功業的稱讚。後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這不能不說與此戰有很大關係經此一役後,當時的秦軍再無敵手,蒙恬也一躍成為秦帝國最為出色的將領。但是蒙恬載於史冊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將帥之材,他的許多才能都是當時其他的將領所難以比擬的。蒙恬的這種才華,事實上在整個秦國是首屈一指,沒有人能趕得上他,甚至秦國的丞相李斯也自歎:“蒙恬將軍在很多方麵都遠遠超過我。”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分析這場戰役,我們相信那一定是與漢朝反擊匈奴不同的一種戰法。因為秦朝並沒有漢朝那樣多的戰馬,騎兵的數量遠遠少於漢朝。這就注定了秦國的攻擊還是以步騎和戰車相結合的戰法為主的。秦以戰車開路,箭矢如蝗,步騎大軍隨後掩殺,匈奴大潰。可見這是一種以重裝戰車為主的戰法。

秦在戰役中有一個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當時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沒有弩的。因為弩事實上是代表著當時軍事技術的高峰,秦的重裝戰車體型高大,上載各式弩箭,發射起來密集如雨,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單一兵種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潰。

漢朝反擊匈奴打了20年,通過傾國之力的漠北會戰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脅。而秦國隻經此一戰,就將匈奴重創。當然兩者也不可同等而論,秦時的匈奴控製區域隻有漢朝時三分之一大,實力也比伊稚邪時代弱小得多。

另一個取勝匈奴的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個人軍事指揮才能。從蒙恬個人角度來說,他出生在將門,從小就受到了忠君愛國思想的濃厚熏陶。再加上他祖父、父親都是秦國將軍,為國效忠和帶兵打仗是家常便飯。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安危緊緊的綁在了一起。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戰,這樣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他在駐守邊防的時候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並專門針對匈奴研究出了對付他們的戰術方法。這些都為他一戰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裏還要表述這期間發生的一段插曲,正是這段插曲使趙高集團更堅定了要謀害蒙恬將軍的決心。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施行嚴酷的暴政。一場天下讀書人的災難席卷中華大地。秦始皇大舉焚書坑術士,他的長子扶蘇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聽,反而把他貶到邊關,讓他監督蒙恬守衛邊疆。

從此,扶蘇和蒙恬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扶蘇初到邊關,甚為苦悶,蒙恬勸告他說,既來之則安之,守邊也很重要。扶蘇感到蒙恬待他誠懇熱心,便安下心來協助蒙恬訓練軍隊。兩人甚是投機,便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這為蒙恬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筆。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userNa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