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李信(2 / 2)

此次李信攻楚,大敗而歸,被世人詬病,說是年輕氣盛,輕敵妄為等等。其實其中另有內情。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他的行軍路線。先是向南攻平與,在河南今河南駐馬店市平輿縣,然後向北攻鄢,在河南許昌鄢陵縣,然後向東南攻郢,指郢陳,在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最後向西到城父,在河南省平頂山市。而此時,鄢、郢、城父,都是秦國的地盤,並非楚國的屬地。正當李信和蒙武所統領的秦軍在郢陳的南部和東南部大敗楚軍,準備乘勝進攻楚國的首都壽春,一舉攻滅楚國的時候,身在郢陳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占了郢陳,切斷了李信軍的後路,使攻楚的秦軍陷於前後受敵的苦境。於是,李信軍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師進攻郢陳,結果被楚軍前後夾擊,大敗而歸。從史記正文來看,如果主要責任不在於李信,秦王自然沒必要更換統帥,更不必親自去請當時已經告老還鄉的王翦。但不論如何,李廣祖先李信的光輝曆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記》中無專門傳記,隻在《白起王翦列傳》中簡潔地記了幾筆,身後也毫無消息。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後,又接著說:而王翦子王賁,破定燕、齊地。李信在王賁麾下,為平定燕、齊做出了貢獻。李信的結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沒有造反,否則李信的後代不會平安繁衍在隴西。

其實李信才是秦國第一最厲害的武將;隻不過它生不逢時也。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userNa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