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第一節 正德皇帝與文官集團的戰爭史(1 / 2)

正德皇帝和文官集團的戰爭史

大家都知道,理學興起在宋朝,被當成正統的封建意識形態則是在明朝。明朝的文官們在

接受了程朱理學的長期教育和通過標準化的八股作文考試後,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理

學奉若神明,其虔誠性和狂熱性隻有歐洲中世紀的教士可以比擬。除了四書五經,他們鄙

視一切知識,除了通過科舉的進士,他們鄙視一切人。

明朝皇帝麵對這群時刻以捍衛“天理”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其困難可想而知。漢唐

宋三代都沒有碰見這樣的情況。由於文官集團是帝國的支柱,明朝皇帝又不象清朝皇帝那

樣能依靠旗人,所以在整個十六世紀,皇權和文官集團的鬥爭一直在別別扭扭中展開。由

於皇帝擁有行政權,而文官擁有話語權,兩者的鬥爭異彩紛呈,格外好看。

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一位跟文官鬥得熱鬧的明朝皇帝,他就是:

生錯了時代的正德皇帝

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孝宗的嫡長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正德皇帝誕生了。由於孝宗皇帝隻有張皇後這一個妻子,所以朱厚照生下來不到半年就被立為太子,據史書記載,其相貌奇

偉,麵質如玉,再加上孝宗隻有這個兒子(孝宗次子早夭),自然深得孝宗和張皇後的溺

愛。朱厚照少年時喜歡騎射,孝宗想治國安民也少不得武功,就沒有幹涉。

弘治十八年,孝宗病危,就把大臣劉健、李東陽、謝遷叫到乾清宮,麵諭道:“朕承

祖宗大統,在位十八年,今已三十六歲,不意二豎為災,病不能興,恐與諸先生輩,要長

別了。”並親自握著劉健的手說:“東宮質頗聰穎,但年尚幼稚,性好逸樂,煩諸先生輔

以正道,使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有句話說得好“知子莫若父”,後來武宗行事果然

不出孝宗所料。

孝宗死後,年僅十六虛歲的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少年天子自然要找點樂子。文官集團

馬上來了精神,奏折如雪片似的飛來,大學士劉健把它們集中起來,搞了個精裝版,主要

有五條內容:

一、皇帝單騎出宮,不帶隨從;二、皇帝在宮內亂轉;三、皇帝去北海劃船;四、皇

帝喜歡打獵;五、皇帝亂吃零食。

然後,幾位老先生把這份精裝版奏折以關係到國家興亡的鄭重態度交給了武宗。

武宗忍了一段時間,又去行樂,另一位大臣楊守隨立刻苦諫道:“我聽說皇上去西郊

打獵、南城登高、還在宮中練兵,這都不是天子應該做的。”可憐的人,他一定沒有讀過

《漢書》的《孝武本紀》,看看一千多年前另一位少年天子的作為。

文官集團拿已經聽膩說教的皇帝沒有辦法,於是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皇帝身邊有小

人,必須除掉這些人,國家才能生存。”

武宗為太子時,已經寵信宦官劉瑾。劉瑾和他的七個朋友馬永成、穀大用、魏彬、張

永、邱聚、高鳳、羅祥等稱作八虎。給事中陶諧,禦史趙佑等,看不過去就上表彈劾。武

宗將原奏發回內閣討論,戶部尚書韓文和下屬討論時,為天子被小人蒙蔽大哭起來,郎中

李夢陽建議他上表彈劾劉瑾,韓文毅然說道:“汝言甚是。我年已老,一死報國便了。”

於是兩人一起起草了份奏折,又叫了不少官員在上麵聯名簽字。等武宗上朝時當麵呈

遞。武宗看完,不由的愁悶起來,退了朝不停哭泣,連中午飯也不吃了。躊躇了半天,派

了司禮監宦官去內閣與大臣們商量,一日來回了三次,說自己準備將劉瑾等八人流放到南

京。沒想到大學士劉健推案大哭道:“先帝臨崩,執老臣手,囑付大事,今陵土未幹,遂

使宦豎弄權,敗壞國事,臣若死,何麵目見先帝?”謝遷亦正色道:“此輩不誅,何以副

遺命?”於是大臣們群情激昂,非要將劉瑾等人處死方心滿意足。

武宗隻好讓太監向大臣們求情說:“各位先生忠君愛國,所言甚是,但這幾個人跟我

很久了,不忍心殺掉他們,這事先放一放。”大臣們堅決不肯答應。

這事一拖延,很快被劉瑾知道了,八虎半夜去在武宗麵前痛哭,說是有人誣陷他們,

武宗相信了小時的玩伴,很快,上書的大臣除了李東陽以外,全被強迫退休,而朝政大權

落到了劉瑾的手中。

劉瑾是壞人是史書上有定論的,然而若是大臣們不堅持非將他處死而是流放的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