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病態成功觀催生當代迷思(1 / 2)

成功,是人的價值的實現,是個人進步的動力和標誌。

健康的成功觀引導人們進步,病態的成功觀催生當代迷思。

一、重新反思“成功”

市場經濟全麵地激發和釋放了人的種種欲望,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甚或生理的。

相對於過往對包括正當欲望在內的全麵專政、全麵禁欲,市場經濟對“人欲”的承認和寬容,畢竟是一種進步,其情形和價值,猶如歐洲中世紀文藝複興時代的人文主義對於禁欲主義和神學獨裁的批判和超越。

問題在於,禁欲主義固然錯誤,而縱欲主義照樣不行。

如果把市場經濟時代的本質追求扭曲為“順軀殼起念”(借用王陽明語),把人生的價值和成功曲解為對金錢、物質以及美女(俊男)占有的多少,那就偏離了人類理性發展的常軌。

西方文明發展史上,資本主義興起以後,魔幻般地催生出了此前數千年都沒有過的巨大的物質財富,誠然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光大了西方文明,但對物質財富的過分追求,使得剛從宗教神學禁欲主義的神本藩籬中超拔出來的人類世界,物欲橫流,人本不彰,陷入物本的迷霧之中。

中華文明史上,古代所謂“人禽之辯”,亦即關於人和禽獸區別的辯論,既承認從生理層麵考察,人和禽獸都需要吃喝拉撒睡,需要生理滿足、繁衍後代,因而二者區別甚微。

但同時更強調二者的本質性差異,亦即人有道德禮義、價值追求,而禽獸沒有!這種論辯,其旨趣在於倡導人倫。

從1978年以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市場經濟體製建設的實踐,使中國社會從當年的物質匱乏、人民普遍貧窮的不良狀態,轉換為社會物質豐富、人民逐漸富裕,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良性狀態。

但無需諱言的是,市場經濟負麵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也日益呈現,一切向錢看的價值取向頗有市場,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逐漸流行開來,行為失範,理想失落,成為我們社會的病態症狀。

幻想一夜成名、一朝暴富的浮躁心態和功利取向,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抵製和矯正,反而在不良氣氛和惡俗媒體的誤導下,成為常態。

當年的金錢萬惡,現在成了金錢萬能!真可謂物本高揚,人本失落。

於是,“人生價值何在”、“成功應當如何理解”,居然成了需要重新反思、重新定位甚至重新定義的嚴峻問題!

二、病態成功觀的表現

其實,什麼是成功,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更不是玄學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是當下即是的實踐問題。

在有的人心中,發大財,出大名,開名車,住豪宅,是成功;在有的人看來,掌大權,握大錢,是成功;在有的人看來,領導信任,同事關係協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成功;在有的人看來,老老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身心兩安,是成功。

而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在諸多負麵價值理念的誤導下,特別是在不良媒體的蠱惑下,“成功”的內涵被歪曲,“成功”的標誌被篡改。

賺快錢,走捷徑,成為某些人渴求的目標。

因此,適應這種社會狀況的各種各樣的所謂“成功學”大行其道,泛濫成災。

各種名目舉行的成功培訓班,各種方式出版的成功學圖書,各種體裁的宣揚成功教你成功的電視節目,各種內容的網絡成功欄目,都在拚命刺激人們快速成功的神經,都在竭力吊人們渴望成功的胃口。

《厚黑學》大受歡迎,一印再印,風靡神州;《怎樣拍領導的馬屁》大有市場,銷售暢旺;擁有金錢、權力、美女,是成功男人的標誌,成了某些人的“共識”;勝者為王,贏家通吃,成了某些人自覺認同的定理;“寧可在寶馬車裏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犯賤觀點,居然通過衛星電視傳播出來,成為轟動一時的“名言”;年輕女性把自己的“床照”發到網上,而且是頗“有節奏”地分批發送,成為近日的網絡“盛事”;不為人知的女性為了出名,公然把自己和男人的性交易視頻發到網上,並宣稱N萬陪睡,明碼標價,簡直是公開招嫖,視法律為透明;某位花3000美元購買克萊登大學(有人說是野雞大學,不雅,本文套用錢鍾書《圍城》的說法,改稱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的“打工皇帝”,在被揭穿底細時,竟然囂張地向青年人宣稱:能夠騙倒所有人是一種能力,“是成功的標誌”;更有甚者,某位大學教授居然以賺錢多少衡量學生成功與否,宣稱40歲沒有賺到4000萬,就不要去見他,也不要說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