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及封建社會開端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一種極為奇瑋的景象:思想理論界猶如峰巒競相爭高,隨著一個大師的出現,一種思想便被推向高峰,從而形成了“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的群星燦爛的空前盛況。今天,我們研究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的曆史現象,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級、各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漢書·藝文誌》說:“諸子百八十九家”,取其成數叫“諸子百家”。“諸子百家”中主要的有老子、孔子、墨子、楊朱、許行、商鞅、申不害、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惠施、公孫龍、田駢、慎到、宋鈃、尹文、關尹、鄒衍、張儀、蘇秦、呂不韋、孫武、吳起、孫臏、尉繚等。

對“諸子百家”,古代的曆史學家進行了派別劃分。西漢初期的司馬談將“諸子百家”分為六家:陰陽、儒、墨、法、名、道。西漢末年的劉歆和東漢的班固則將“諸子百家”分為十家或九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有時又略去“小說家”。其實,六家、十家、九家的劃分並不全麵,著名的兵家孫武、吳起、孫臏、尉繚竟未入流,不能說不是疏漏。因此,兵家應單獨列為一家。

因為拙作是探討諸子百家軍事思想的,所以,我們的視野沒有停留在兵家上。我們發現,諸子百家中言兵的不僅僅是兵家,儒、道、墨、法、雜、縱橫諸家中言兵的甚多,並且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麵去展開的。因此,我們在拙作中沒有依照《漢書·藝文誌·兵書略》中對先秦兵學流派的分類法,即分為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而是采取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吳如嵩同誌對先秦兵家的分類方法。吳如嵩同誌指出:“在我看來,先秦的兵家可以分為法兵家、道兵家、儒兵家、墨兵家、雜兵家、縱橫兵家等。”(《尉繚子淺說·代序》)我們認為,吳如嵩同誌的分類方法比較科學。他的分類方法,較全麵地概括了先秦諸子的軍事思想。

有道是:“君子成人之美”。我們以為,掠人之美,是寫作的一大忌。本書的寫作,是在整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凡是本書直接征引和參閱者,均隨文注明,不敢有一絲掠美之意。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當一種創作的衝動在不時地撞擊一個人的心扉的時候,往往是勃勃雄心,萬語千言,而一篇既成卻總是留下許多難言的遺憾。這是對於那些鴻儒宿學而言的,對於我們這樣的才疏學淺者來說,留下的何止是“半折心始”的遺憾。我們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將我們的這本習作奉獻給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

作者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日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