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玉都(1 / 2)

少年微笑著,並不作答,揮手間,蘇北的精神之海中風雲變幻,恢複成原來的小水塘。

蘇北麵若呆狀,少年忍不住笑出聲來。

“我叫沐雨路。”

........................................................

行軍兩夜一天,雷淵軍已經回到都城。途中,八萬八千名雷淵軍士放假十天回家了,蘇慕軾隻帶了兩千親衛回到了璧影之都。

璧影之都,都城遠遠沒有星辰之都大,也不像它輝煌,但是璧影都的莊嚴豪華是星辰都無法比擬的。

都城方不過將近十裏,相比璧影國之內的大城市要小上些許。

但如果是十裏玉山你會怎麼想?

璧影之都的城牆、重要建築、皇宮內城、市坊近乎用玉雕成。

城池傍山而建,北、東、南三麵城牆完全使用紫金玉砌成。

這座城建起來很不容易,璧影國在古代叫做大周國。

從西周文王姬昌開始,到東周周赧王死於內亂為止,曆時七百九十一年,建成了這樣一個玉都。

凡是在這樣一個玉都中有屬於自己的玉屋的人,非富即貴。皇宮內城甚至那些王侯將相的府邸更為奢侈,如果沒有圍牆阻攔,那麼整塊富人聚居地就會被一片熒光籠罩。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美玉得到大陸東方人的萬般垂愛,東方人往往用玉來比喻人的德性,那就是所謂的君子比德如玉。

幾千年前,沒有先進的儲藏能量的工具,就用玉代替。

大周重玉之風極盛,但在一開始,隻有武士才有資格擁有玉器,普通人隻用銅器。後來因為玉的不斷開采,所以玉器開始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大多數人都佩玉。大周用玉範圍之廣、重視玉的程度、選用玉的要求和製玉的技術都超過以往。大周不斷改進琢玉技法和造型設計,著意加工修整和拋光,使器物日臻美觀。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說道皇宮內城中央的一座千年之塔,此塔相傳是璧影國太上皇帝姬昌成神時所立,用以大周子民膜拜。

而姬昌的兒子姬發破帝成神時,用鬥氣灌注這座塔,打下重重印記。

到如今,隻要開啟這座塔的防禦,就可另玉都固若金湯。連武帝從城外出手都絲毫沒有震動。這樣再配上三麵城牆一座高山上四四十六座傳承千年的鬥晶炮,也能令武帝知難而退。璧影都不可謂不是防禦力彪悍的城池,因此其還享有“禦都”的美名。

而相比較而言,璧影國的軍隊除了雷淵軍和皇城禁軍之外,沒有什麼強悍的部隊。這也是為什麼幾千年來璧影國如此彈丸小地,被大國欺負卻裝成縮頭烏龜的原因。

遙想幾千年前的那場內亂,大周疆土分裂,群雄割據。最有名的就是齊、楚、燕、韓、魏、趙、秦七國爭霸。

大周本是大陸東部的一個強盛國家,卻因此衰弱幾千餘年。到現在,璧影國是原大周都城及其旁邊的領地構成了現在的璧影國版圖,麵積比大周要小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