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六年級(1 / 3)

小學高年級

做環保小衛士,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通過清潔社區,美化環境,增強孩子“我是社區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識和環保意識,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為創建文明社區做出貢獻。

環保小衛士

周末,兵兵組織了幾個住在他們小區的同學,去做社區環保小衛士,為社區環境做貢獻。

兵兵自告奮勇當了環保小衛士的隊長。在去之前,他專門組織這幾個同學開了會,商量好這個活動的方案和工作步驟。

第一項勞動:樹立環保警示語標牌。

兵兵和同學們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了三合板、木條、釘子、廣告色等物品。他們自己動手,用小鋼鋸把三合板割成四方塊,用釘子把木條和三合板訂在一起。幾個小夥伴頭碰著頭,有的遞釘子,有的拿錘子,幹得熱火朝天。過去的孩子做這些是家常事,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摸錘子、釘子、鉗子的機會了。尤其是男孩子,讓他們多做做這些,更容易形成堅毅、曠達的性格。

訂好牌子後,孩子們用廣告色把它刷成不同的顏色,周圍還畫了漂亮的花邊。等顏色幹了後,他們拿彩筆在上麵寫上一些警示語,比如:“小草青青,腳下留情”、“小草在睡覺,請您別打擾”、“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靈”、“愛護社區環境,幸福生活”等。

標牌做好後,大家拿著小鐵鍬,把標牌插進草坪、花園、活動中心等地方。當社區裏的人知道這些標牌是這幾個孩子自己花錢、自己做的時,都被他們的行為深深感動了。

第二項勞動:清理衛生死角。

孩子們拿著塑料袋,帶著帆布手套,從小區一角,展開地毯式的清理。冬青上掛著肮髒的塑料袋、碎紙屑,孩子們就用手撿起,裝進塑料袋裏,裝滿了就倒進垃圾桶中;花壇裏扔著礦泉水瓶子、方便麵袋子、瓜子皮,孩子們也都一一撿起來;草坪裏扔著冰糕棍、舊報紙、煙頭、甚至還有幹了的狗屎,孩子們用笤帚掃進簸箕裏倒掉。對於那些廢舊的幹電池,孩子們就撿起來放進小區裏專門收集有害物質的垃圾箱中。

小區裏的這些衛生死角,平時環衛工人的大掃帚無法掃幹淨,經過孩子們這一清理,這些地方變得煥然一新。

孩子們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讓小區居民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第三項勞動:鏟除小廣告。

幹完上麵兩個活兒後,孩子們又去家裏拿了小鏟子,把樓道牆壁上、門上、樓道口,以及小區門口展覽櫥窗上的小廣告進行了徹底清除。這些小廣告像社區身上的一塊塊傷疤,影響了她的美觀。小廣告中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也汙染了人們的眼睛。每一個社區人都對這些無孔不入的小廣告特別痛恨,可大家很少願意拿出自己的時間來清理它們。當孩子們稚嫩的小手在費力地鏟除這些“疤痕”時,很多成年人都感到慚愧。他們紛紛地加入孩子們的隊伍,將一個個“疤痕”揭掉,還社區以美麗容顏。

第四項勞動:擦拭公共設施。

孩子們有的提小水桶,有的拿抹布,他們認真地擦拭著那些蒙了灰塵的公共設施,如櫥窗、健身器材、石凳、小亭等。他們擦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麵纖塵不染。

第五項勞動:做環保宣傳工作。

孩子們做了一期環保手抄報,爭取管理處同意後,把它貼在小區門口的櫥窗裏。孩子們還向全體居民發出了倡議書,倡議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愛護我們的社區,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社區管理處的叔叔們被孩子們的真誠所打動,他們主動拿出資金,印製了“隨手可做的環保100件小事”宣傳單發給居民。宣傳單上列舉了盡量使用袋、不用塑料袋、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節約用電、拒絕使用珍貴木材家具、保護森林、保護海洋、保護野生動物等環保常識。

大多數居民都對這份環保知識宣傳單表示認可,認為孩子們和管理處做了一件好事。

“環保意識、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少年兒童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素質,樹立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的環保意識,才符合現代社會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無聲無息地教育影響著每一個人。社區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孩子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活動,它麵向孩子的世界,讓孩子體驗生活。

做環保小衛士,豐富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通過清潔社區,美化環境,增強了孩子“我是社區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識和環保意識。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為創建文明社區工作做出了貢獻。

父母千萬不要以心疼孩子吃苦、受累為由,拒絕孩子熱心公益事業。要知道孩子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孩子的組織、策劃才能,小小年紀的他們能夠將一次自發活動組織得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充分證明了孩子的創新和組織才能。同時,工作中的分工合作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工作中的苦和累,磨練了孩子的毅力,有助於形成吃苦耐勞的性格。這些都是將來成為成功人士的必備素質。

孩子的每一種經曆都會成為他成長過程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多少年後,那些葉子標本或許早已不存在,但那些美好的記憶會讓孩子珍藏一生。沒有美好記憶的童年是蒼白的。不要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再去後悔沒有給孩子那些記憶。要知道,歲月不會倒回,童年裏快樂的花期不容錯過!

樹葉標本

金秋時節,各種樹木草木蔥蘢,父母帶兵兵去山上采摘樹葉做標本。

父母告訴兵兵,采集的樹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盡量多收集不同種類的樹葉。對於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可以用相機把整株植物拍下來,留作以後向植物老師谘詢。

二、采集的樹葉要品相完整,不能有缺角或者蟲蛀。

三、采集的樹葉要係列化,即每一種類的樹葉都能形成從小到大逐個漸進的序列。

兵兵記住要求,開始沿著山路尋找起樹葉來。這山上有數不盡的樹木、野草、野花,兵兵摸摸這片葉子,看看那片葉子,覺得每一片都有它的特別之處。看,那火紅的是楓葉,金黃的是梧桐葉,那細長的是柳葉,扇形的是銀杏葉,還有那桃形的楊樹葉,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葉子……這豔麗的色彩,誘人的形狀讓兵兵愛不釋手。

兵兵把采摘的葉子小心地放進一個大塑料袋裏,一片片摞起來。一直到日頭歪過了頭頂,兵兵才滿載而歸。

回家後,兵兵用清水把這些樹葉清洗幹淨,用幹淨的布擦幹。然後,他找來吸水的草紙把樹葉夾上,放進厚書裏,隔幾頁就夾一片葉子。夾好後,他還把在重物壓在厚書上麵。

每天,兵兵都要翻動兩次標本,更換吸水草紙和夾著的書頁。大約一周左右,樹葉就幹透了。然後,他把已經幹燥的樹葉用透明膠帶或者膠水固定在台紙上,用標簽填寫上植物的名稱、采集地點、日期、采集人的姓名,再把標簽貼在台紙的右下側。這樣,一件台紙式植物標本就製作完成了。

父母建議兵兵深度了解這些植物,比如它屬於什麼科、什麼屬、生態特征、生活習性、分布區域等。通過查詢資料和詢問老師,兵兵了解了很多植物知識,儼然一個小小的植物專家。

除了用采集的葉子做成標本外,兵兵還用葉子做成貼畫。

首先,構思設汁畫麵。有兩種設計方法。

其一:先決定主題再選材。例如書本上的斑馬,在設計初稿時,我們就要設想適合斑馬頭、頸、身體等部位的樹葉形狀,然後尋找基本形合適的葉子。

其二: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樹葉的形狀特點來定主題。例如銀杏葉給人的感覺象駝峰,就可以設計出製作駱駝的方案。再如楓葉的樣子像金魚的尾巴,可以設計製作海底世界。還可以用各色、各形的樹葉加以適當剪裁,讓樹葉變成有生命的小動物。

接著,我們取一張合適的卡紙,把構思設計好的主題,用鉛筆先畫出草稿。布局應注意均衡、大小適中、畫麵合理。

然後,選擇與主題相應的樹葉,有的還可以進行修剪加工。根據情況利用好樹葉的背麵及葉柄。拚擺,我們要用膠水或雙麵膠粘貼在卡紙上,壓平。粘貼時要注意應從畫麵遠處粘起,先後麵再前麵,注意順序。

最後,把做好的樹葉畫弄平整,按構思平鋪、固定,用膠水粘上不活動即可。

由於卡紙處於封閉狀態,樹葉製品能保存好長時間。那麼,我們可以像製作身份證那樣壓模。壓模可以由製作名片的複印社來做,也可以自己做。簡易方法是:把製作好的樹葉貼畫裝入一個大小合適的保鮮袋,將口衝外放到桌子邊沿,上麵壓上重重的書,目的是將裏麵的空氣排盡,再用一根小鋸條放到袋口上,把多餘的袋口邊壓到鋸條上,用點燃的煙頭,輕輕的沿著鋸條邊,邊燙邊走,這樣就把袋口封住了。

現在,一幅自己親手製作的“傑作”誕生了,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工藝品”送人。這獨特的禮物,一定會讓朋友喜歡。兵兵做上了癮,一口氣做了好幾張樹葉貼畫,有的是根據童話故事設計出來的,有的是根據動畫片裏的形象設計出來的,有的是各種各樣的動物。期末美術考評要求每個同學製作一幅手工作品,兵兵的樹葉貼畫,還被老師評為優秀,在後黑板張貼呢。兵兵別提多高興了!

孩子采集葉子,可以孩子充分地了解植物知識,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植物。植物是生活之本,它們為人類提供食品;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氣,淨化環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必備條件;植物還能起到防風固沙,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作用。讓孩子愛上植物,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是孩子了解大自然,探尋大自然的有效方式。

孩子的每一種經曆都會成為他成長過程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多少年後,那些葉子標本或許早已不存在,但那些美好的記憶會讓孩子珍藏一生。沒有美好記憶的童年是蒼白的。不要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再去後悔沒有給孩子那些記憶。要知道歲月不會倒回,童年裏快樂的花期不容錯過!

帶孩子到橘園去摘橘子,增加孩子的人生體驗,比如第一次到橘園,第一次采摘橘子,第一次爬樹,第一次把橘子吃了個夠……孩子在新奇的感受中,更加熱愛生活。

摘橘子

兵兵全家去蘇州遊玩,聽說西山的橘子熟了,他們決定去橘園采摘橘子。

兵兵很興奮,他們生活在北方,沒見過真正的橘樹。

到達西山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吃飯時間。他們入住到農家,那個說著一口好聽的蘇州調子的女主人燒得一手好菜,有太湖有名的白魚、白蝦、銀魚炒蛋。他們大快朵頤,吃得飽飽的。

吃過飯,男主人帶他們去橘園。在路上,他給每人一把剪刀,一個籃子,告訴他們剪了放到籃子裏。兵兵拿著剪刀好奇地問:“叔叔,不用剪刀能不能摘下來?”男主人笑著說:“不用剪刀也可以摘,但比較費力。”

在以前學剪紙的時候,兵兵已經會使用剪刀。媽媽又叮囑他要保證安全,不要被剪刀戳傷。

不久,橘園到了。隻見茫茫一片橘林坐落在半山坡上,一棵棵橘樹錯落有致,濃綠油亮的葉子間綴滿了翠綠的、金黃的橘子。

兵兵奔過去,他抱抱這棵橘樹,摸摸那個橘子,不住地驚歎著!隻見一個個桔子如燈籠般掛在樹上,有的七八個擠在一起,好像在開會;有的三五個一堆,好像在說悄悄話;還有的獨自站在枝頭,好像在歡迎人們。不等父母示範,兵兵已經拿著剪刀剪掉了一個橘子,爸爸看了看那個橘子,還有點發綠。他就告訴兵兵,要找金黃的、肚臍眼大的、有點發軟的摘,這是爸爸剛從男主人那學來的。

兵兵按爸爸說的剪了一個大橘子。果然,他剝開一咬,立即興奮地叫道:“爸爸媽媽快嚐嚐,這橘子真甜!”父母都掰了一瓣放進嘴裏,甜甜的汁水浸潤進喉嚨,有一種冰糖的味道。父母異口同聲地說:“真的是太好吃了!”

爸爸提議進行摘橘子比賽,看誰摘得多。話音剛落,兵兵就跑到前麵。隻見他踮起腳尖,一手拿剪刀剪,一手拿籃子去接,幹得又起勁又認真。

媽媽也正要起勁摘,爸爸看了她一眼,她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爸爸這是讓她慢點摘,給兵兵一個獲勝的機會,鼓勵他的幹勁兒。於是,他們故意慢騰騰地走在後麵。突然,兵兵不見了!“兵兵,兵兵你在哪兒?”媽媽大聲喊,橘園寂靜,隻有風吹橘葉的沙沙聲。媽媽急得都快哭了,一些電影中綁架孩子的鏡頭不斷出現在腦海中。

父母正在著急,突然,頭頂傳來一陣“哧哧”的笑聲。他們抬頭一看,兵兵竟然坐在樹杈上。他騎著樹杈,籃子掛在樹枝上,手中拿著個大橘子,正在衝父母做鬼臉呢。媽媽又好氣又好笑,招呼他下來。兵兵籃子裏的橘子,明顯比父母的多。

爸爸對兵兵說:“咱們休息一會兒吧,品嚐一下戰果。”說著就拉著兵兵坐下。他從兵兵籃子裏拿出一隻橘子,迅速剝了皮放進兵兵嘴裏。兵兵“哇”的一聲大叫,咧著嘴伸著舌頭做出一副痛苦的樣子,大叫道:“爸爸壞,爸爸害我!”“我沒害你呀,這是你自己摘的。”爸爸狡黠地笑著。媽媽突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原來爸爸看兵兵隻圖快,摘了還不熟的橘子,就想懲治他一下。

通過這件事,爸爸教育兵兵,做事情效率很重要,但質量更重要。如果為了圖快,我們摘了酸澀的橘子,就必然要品嚐酸澀的果子。生活中任何事也都是這個道理。兵兵點點頭,領會了爸爸的意思。後來,他摘的橘子都很甜。教育是隨時隨地的事,父母將教育和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趁著休息的間隙,媽媽拿出了相機。於是,鏡頭裏就留下了兵兵各種各樣的姿態:兵兵在爬樹、兵兵站在樹杈上、兵兵伸手夠橘子、兵兵和橘子比笑臉……這珍貴的一幕幕是兵兵從沒體驗過的生活,他在采摘的喜悅中,盡情釋放著對生活的激情!

天色漸漸暗了,他們也摘夠了。媽媽把三個籃子提到一起比較,兵兵第一,爸爸第二,自己第三。兵兵再次歡呼起來,他反複向媽媽求證:“我很能幹吧?”“是的,我兒子最能幹!”媽媽抿嘴偷笑。兵兵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父母的目的也就達到。論實力,孩子永遠趕不上大人。但是,大人要想方設法多給孩子建立自信的機會,讓孩子多體驗成功的喜悅。這種心理感受,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這一天裏,兵兵有了好幾個人生的第一次體驗:第一次到橘園,第一次采摘橘子,第一次爬樹,第一次吃到這麼多又大又甜的橘子……他說這夠他寫好幾篇日記了,不用再為找素材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