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並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發現問題的眼光。如果你不知道公司真正的麻煩在哪裏,那麼你所解決的都隻不過是些小問題,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問題;想讓老板為此付給你大價錢,這種可能性實在小到了不能再小,遠比你在幾億個競爭者的狂奔競技中勝出的可能性還小。
員工有麻煩
衡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就看他處理麻煩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有老板,也有員工,不管大家是否喜歡這個角色,但為了吃飯,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幹各的事。老板的事兒,員工未必都知道。員工的事兒,老板也未必全清楚。
往抽象裏說,老板心裏想什麼,員工猜不透。員工心裏琢磨什麼,老板同樣弄不太明白。誰都不是誰肚子裏的蛔蟲,人心又被肚皮上的一層厚厚油脂給隔著,自己那點油鹽醬醋這輩子還倒騰不明白呢,誰有那閑工夫跟你玩猜謎大賽啊?
往具體上說,老板正在幹的事兒,員工不知道,但老板卻認為員工應該知道——作為一個員工你還不知道公司是幹什麼的嗎?而員工正在忙的事情,老板同樣不清楚,可是員工卻以為老板清楚——你自己交代下來的工作,自己還記不住嗎?
合起來就是這麼一句話:員工的事老板不知道,老板的事員工不知道;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以為自己都知道。
明明不知道,卻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於是這世上的事,就變得麻煩起來。
麻煩並不可怕,這世上的事再也沒有比女人生孩子更麻煩的了,可我們連生孩子這麼麻煩的事都不怕,還怕別的麻煩嗎?更何況,人類的曆史本來就是一部麻煩史,麻煩創造事件,事件構成曆史——如果沒有麻煩,哪來人類這輝煌燦爛的文明?
麻煩激發人類的創造力,你必須要用智慧去解決這些麻煩。但並不意味著麻煩是件好事。這世上什麼東西都有市場,都能夠找得到買家,隻有麻煩這玩意兒賣不出去,不隻是賣不出去,而且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因為麻煩這東西消耗人的生命,降低人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苦惱多多,索然無趣。一句話,麻煩往往意味著花錢,最低限度也意味著少賺了錢,無論怎麼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人與人之間,就是一種麻煩的關係。與其說社會是人類關係的總和,還不如說社會是人類麻煩的總和。因為一個人關起門來是沒有麻煩的,你可以關起門來睡覺,也可以關起門來躺在地上打滾,沒人閑得無聊非要進來打攪你。但你一旦走進人群之中,麻煩也就如影隨形,接連不斷。婚姻有危機,事業有對手,愛情是消費,工作有難度,連走在街頭都有小販強塞給你小廣告,好像他比你還清楚你的麻煩一樣。
具體到一家公司裏,那麻煩就更是層出不窮:上班要打卡,月季要考核,末位要淘汰,主管要進度,老板要業績,客戶要欠款,消費者要索賠,稅務要查賬,工商要年檢,就連行業都跟著湊熱鬧,動不動就鬧不景氣。應付這樣的人生,實在是有點太麻煩了。
麻煩讓我們煩惱,讓我們壓力重重,所有的壓力都是來自於麻煩,生活沒有麻煩,也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的生活是人人都希望的,但肯定不是人人都能夠得到的。
隻有妥善處理麻煩的人,才能夠有效地消除工作的壓力,所以衡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就看他處理麻煩的能力。同樣的事情大家都會遇到,都在這麼一顆小行星上吃飯,你遇到的麻煩,同樣也會落在別人的頭上,如果別人沒有因為麻煩而產生壓力,那麼你也能。
要想消除壓力,解決麻煩,關起門來逃避現實不是唯一的辦法,那樣隻會讓麻煩越來越大,小麻煩變成大麻煩,大麻煩釀成大煩惱。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尋求一種能力——一種解決麻煩、解決問題的能力;除非我們具備了這種能力,否則的話,我們就不會獲得一個快樂的人生。
老板也有麻煩
凡是老板的麻煩,最後都會轉成員工的麻煩,這就逼迫著我們理解老板,學會和老板合作,讓自己成為一名好員工。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搞了個人類需求層次,現在已經被應用到許多社會性學科之中。雖然還有專家在繼續提出新的分類方法,可是在別的分類方法獲得公眾認可之前,大家都還是拿著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說事。
馬斯洛把人類的基本需求分成了五個層次,最低的一層是溫飽,第二層則是安全,這兩層是可以理解的,管仲也早就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人吃飽了就要製訂遊戲規則了,沒吃飽之前顧不上這個,餓著的時候填飽肚子就是最實用的遊戲規則。而在吃飽了之後,就得看好了自己碗裏的飯菜,捂嚴實了不許別人碰,這個就叫“禮”,說透了就是安全感。
吃飽了,喝足了,雇個家丁把倉庫看好了,人的第三層基本需求就出現了。這個需求叫做“得到關心”的需求。就是領導要重視我,老板要愛護我,一句話,你就還拿我當幼兒園的小朋友看得了。如果沒人重視我不說,還天天要求我去關心別人,那我就跟你撂挑子。幾年前都市的女孩子們忽然流行起挎奶瓶含奶嘴,當時媒體跟了好一陣子風,隻可惜媒體沒好好研究馬斯洛,不知道這種“返少還幼”實際是年輕人缺乏被人重視的鬱悶體現,結果錯過了一次很有價值的社會現象研究,實在是可惜。
等到領導重視你了,拿你當乖寶寶了,你又有新的花樣出來了。這個花樣就是第四層的基本需求,叫做“受人尊重”的需求。就是說光關心我、愛護我還不成,別人還得尊重我,拿我當大人物看待才行。很顯然,這個層次的需求是針對群眾去的,因為領導是不可能拿你當大人物看的,拿你當大錢包還差不多。
等到群眾也拿你當個人物看了,這時候你才有可能忙點正事,這個正事就叫“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可要是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事情明顯有點不大對頭,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這個來的,不是為了實現你的人生價值,你費那麼大勁跑到地球上來幹什麼?火星上不是挺好的嗎?可你來了之後,先得老板哄、群眾誇,等把別人累得滿頭大汗你才打起精神來幹活,這未免有點太不像話了。
可是沒辦法,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沒有這個弱點固然是我們所願,可連人性的弱點都沒了,那人性多少也有點靠不住了。人性靠不住的兩足靈長類有兩種,一種是“覺悟者”,就是蹲在西天的蓮花寶座上的佛,另一種就是冷酷無情的大人物了。但包括絕大多數老板在內,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還得食人間煙火,還得靠這個規律的製約,這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情,你抱怨也沒用。
提到馬斯洛,是為了說明白我們的老板們正處在哪一個需求狀態上。這個很容易判斷,第一層需求老板基本上都解決了,沒聽說過餓著肚皮給員工發工資的老板,攜款潛逃的老板倒是不少見。第二個層次的需求老板也基本上解決了,畢竟是法製社會,夜無蒙麵大漢輕輕叩門,晝無明火執仗入室搶劫,你的安全感有多大,老板的安全感就有多強,大家基本上都差不多。
接著是第三個層次的需求,有人關心老板嗎?有句廣告語叫“男人更需要關懷”,可哪位老板要是敢說“老板更需要關懷”,就非得讓唾沫星子淹死不可。
你那麼有錢,還用得著別人來關心你?
沒人關心老板,但每個人都關心老板的錢,千夫所指,十目所視,目標全都是老板的錢包。員工等著發工資、發獎金,稅務等著查賬收稅,行政部門等著收點不痛不癢的小費用,環保部門、衛生部門甚至計生部門也各有各的費用要找老板收取。例外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遇到個旱澇天災,老板們就有人關心了,哄到台下看看歌星對口型假唱,掏錢吧您!
大多數老板到了第三層次的需求就卡住了,沒人關心,沒人愛護。不久前,高速公路上出現了一起令人發指的劫殺案,兩個缺心眼的劫匪不知有何依據,斷定開私家轎車上高速公路的人肯定都有錢——就算是他們有錢也不會全塞到轎車裏拉著滿世界跑啊!這倆笨家夥連這麼個簡單道理都弄不明白,就抱起塊大石頭上了高架橋,看到轎車經過就亂砸一氣,結果有位房地產老板不幸“中標”,車毀人亡。發生了這麼大一起悲劇,透射著劫匪的無知與弱智,盡管他們殺起人來是一把好手,但他們的腦子卻連最基本的事理都不明白,實在是讓人歎息。
這則悲劇在網絡上公布了之後,有些人竟然沒有意識到那兩個劫匪的弱智,反而為他們的行為叫好。有關這種心理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仇富”。
仇富也好,弱智也好,總之是老板沒人關心,你想老板們煩不煩。
老板的麻煩就從馬斯洛這兒開始了,不受領導重視,不受群眾擁護,這個第三和第四層的基本需求老板們是不敢指望了,他們隻能發狠咬緊牙關,跳躍式超常規地發展,直奔第五層次——自我價值的實現。這讓我們頗為疑心,最早提出“跳躍式超常規發展”這個詞的那位仁兄,是不是他就是這樣咬牙走過自己的人生?要不然他怎麼就琢磨出來這麼恰當穩妥絕妙至極的好詞呢?
這麼說起來我們就有點明白了,經常有員工抱怨說老板缺乏對員工的關心——這是第三層次的需求——連員工的需求都上升到第三層次了,可老板們的需求還蹲在第二層次呢,你想老板有多鬱悶!
老板的鬱悶是員工無法想象的,員工坐在那裏等著老板發工資就成了,但老板得絞盡腦汁琢磨弄錢進來。一旦公司經營出現問題,雖然這是企業的常態,可員工才懶得理你,一大幫員工找上門來,老板嚇得兩腿發抖,隻能是硬撐著。從來沒聽說過有一群老板合起夥來找員工的麻煩的,這就是老板的難處了。
除此之外,老板還和員工一樣承受著生活的折磨,老板也有婚姻危機,也有三災六難,也有三親六眷,家裏也有一本難念的經。凡是員工遇到的麻煩老板也都有。員工有了這些麻煩,就會全心地指望著老板多發點錢來解決麻煩;可是老板有了麻煩,他還得一邊承受麻煩一邊去琢磨弄錢來解決員工的麻煩。你說老板麻煩不麻煩?
麻煩也沒辦法,誰讓他是老板來著?
你可以不同情老板,但是你可不要忘了,老板鬱悶的時候,還可以找找員工的別扭。說到底,凡是老板的麻煩,最後都會轉成員工的麻煩。這就逼迫著我們理解老板,學會和老板的合作,讓自己成為一名好員工。否則的話,老板麻煩,員工也麻煩,大家都麻煩。這樣下去,人與人的合作關係就成為怨懟關係了,再也沒人能夠過得開心了。
員工替老板解決麻煩
你要解決自己的麻煩,就一定先要解決老板的麻煩。理由非常簡單,你不替他解決麻煩,他不會付錢給你,這才真叫麻煩。
員工有麻煩,老板也有麻煩。但是員工卻比老板更麻煩,因為員工是被老板花錢雇來解決麻煩的人。
老板可以把他的麻煩轉移到員工身上,而員工一旦成為老板的麻煩,那老板就會毫不客氣地把你轟出門去。因為老板是花錢的,沒人花錢買麻煩,老板更不會幹這種傻事。
所以相對來說,員工比老板更麻煩。
員工不僅要解決自己的麻煩,還要想辦法解決老板的麻煩,替老板賣貨,替老板管理,替老板追賬,替老板生產產品,有時還要成為老板心情不好時的出氣筒。總之,上班是工薪族最不喜歡的事情之一,但卻是老板最喜歡的事情。許多老板整日整夜地泡在公司裏不肯走開,就是因為他的麻煩會在這裏解決。而許多員工每天早晨起床時想到上班就頭疼,因為他們會在那裏遇到麻煩。
一個不善於解決麻煩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感到極度的痛苦;他自己的麻煩還解決不了,又怎麼能有辦法解決老板的麻煩?
但如果你不能替老板解決麻煩,你就會遇到更大的麻煩。至少,老板可以扣你的獎金,降你的工資,這些都會造成你生活中的麻煩——供你支配的錢越來越少,你的麻煩也就越來越大,因為錢向來是解決麻煩的最有效工具,自從金錢發明以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這一點——更嚴重的是,老板可以炒你的魷魚。一旦你連工資收入都沒了,這絕對是你生活中所能遭遇到的最大麻煩。
人對於金錢的需求是有上限有下限的,上限是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超過了這條上限,再多的金錢就沒什麼意義了。所以東晉的王戎因為家裏的錢太多,稱之為“阿堵物”,也就是堵心的玩意兒。錢多到了堵心的程度,肯定是件麻煩的事,這是毫無疑問的。
需求的下限是最基本的溫飽,如果收入低於這個下限,那麻煩可就大了。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因為沒有一分錢,隻能靠劃火柴來解決她遇到的麻煩,但她的麻煩最終隻能在天國裏解決,人世間是沒辦法解決沒錢的麻煩的。
所以你必須要賺到超過溫飽線以上的錢,這樣才能解決自己的麻煩。
你要解決自己的麻煩,就一定先要解決老板的麻煩。理由非常簡單,你不替他解決麻煩,他不會付錢給你,這才真叫麻煩。
老板不管有多麼善良,但說到底他不是個慈善家;就算老板是個慈善家,可他的公司也絕不是什麼慈善機構或是社會救濟站。哪怕是一個心腸再好的老板,哪怕他心腸好到了連一隻螞蟻都不肯踩死的程度,但他絕不會把他的好心腸搬到公司裏來。
如果有老板真的這樣做了,他不僅不讓員工替他解決麻煩,還熱心地替員工們解決麻煩,這樣的老板固然是好,固然是每一個員工都希望的,但是,這樣的好老板所開的公司,百分之百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擠到破產,然後好心的老板就會和他的員工們一起流落街頭,共同麵對他們人生的大麻煩。
所以,我們在市場上遭遇到的,多半是嚴格地遵循競爭法則開辦公司的老板。就算是你一時幸福,遇到了無視競爭法則以替員工解決麻煩為樂的好老板,但這樣的日子也長不了。說到底你畢竟不是老板的爹娘,就算是老板願意養你,又能養多久?
因此老板不養不會解決麻煩的員工。在老板的心目中,能夠替他解決大麻煩的員工,是最好的員工;能夠替他解決一般小麻煩的員工,是一般的員工;不能夠替他解決任何麻煩的員工——這樣的員工任何老板都不會需要。企業招人要麵試,看就看你是否有解決麻煩的能力,盡管這個能力全憑老板的主觀感覺和印象,但標準一定是這個。即使公司隻是招收“貯備幹部”,暫時把你招進來讓你逍遙自在,並美其名曰“和公司一起成長”,但那也是要讓你解決以後的麻煩,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所以,任何人,隻要你是一名員工,就一定要考慮著替老板解決麻煩。
你非這樣做不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
而且,你不僅要考慮替老板解決麻煩,還要考慮替老板解決大麻煩。
隻有你替老板解決了大麻煩,老板才會付你大價錢,你才能用這些錢解決生活中的大麻煩。
如果你不想做賣火柴的小女孩,那麼你就必須要考慮這個問題,是否要做一個能夠讓老板滿意的員工。而讓老板滿意的員工,就是最好的員工,最能夠替老板解決麻煩的員工。
大家都想做老板
格調卻是用錢堆出來的,所以想弄些格調出來,非得花錢不可。
有家雜誌社公布了最新的一項數據調查。
在被調查的3000人中:
有12%的人希望閑暇時帶著老婆孩子去旅遊勝地觀光。
有7%的人希望能夠在家裏赤著腳隻穿拖鞋或是不穿鞋。
有4%的人希望在家裏的樓梯上玩滑梯。
有11%的人想再要一個孩子。
有16%的人希望沒人打擾他的懶覺,最好是睡到日頭過午才起床。
有41%的人隻想和他們最心愛的人在一起。
……
雜誌社根據以上調查得出結論:100%的人都希望做不幹活隻拿錢的老板。
這個調查有點怪,但卻又是非常的現實,至少它表明了這樣一種情況: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夠過著一種富有詩意的田園生活,在自家院裏的草坪上擺一張搖椅,小桌邊是一杯溫馨的下午茶,穿著睡衣,赤著腳,愜意地看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消遣小說,那本書多半不是我們現在正在看的《做最好的員工》一類的玩意兒,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小資偵探最適合於這種格調。
這種格調蠻好,但這種格調卻是用錢堆出來的,所以想弄些格調出來,非得花錢不可。
但員工的薪水一般來說都比較低,用來吃飯穿衣還湊合,再想堆個像樣的格調出來,那就有點困難。正因此,大家都想做老板。做老板多好啊,看看人家萬科集團的大老板王石,人家想爬珠峰就爬珠峰,想不爬就不爬,而員工隻有想不爬就不爬的資格,卻不敢有想爬就爬的非分之想。
所以大家都羨慕王石,都渴望一種腰纏十萬下揚州,立馬吳山第一峰的氣勢。那氣勢,要多來情緒就多來情緒,那才是真正的人生,才不白活這一輩子。
做老板除了有錢,最重要的是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還可以給別人臉色看。而員工呢,在家裏看老婆的臉色,上班看老板的臉色,連去商場逛一逛,還要看比自己還窮的售貨員的臉色,沒錢人家就不正眼瞧你。
最近有條新聞。有位先生逛商場,不經意地在化妝品專櫃多看了兩眼,促銷小姐們就殷勤推薦,然而這位先生享受了半晌推薦服務,卻什麼也不肯買,不肯買的原因是兜裏沒那麼多的錢,有錢還要留著買青菜豆腐呢。可能是促銷小姐認為自己的殷勤服務付出得有點不值吧,就脫口擠兌了該先生一句,目的無非是想把先生兜裏的錢擠兌出來。
可這位薄眼皮的促銷小姐也不琢磨琢磨,諒他一個員工先生,連他老婆日日夜夜在他耳邊擠兌,都把他擠兌成了森林裏的小矮人了,立不起架勢挺不直腰,就這樣都沒擠兌出錢來,你那三言兩語,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雖然促銷小姐沒能把這位先生的錢擠兌出來,卻把他的自尊給擠兌出來了。感覺到自尊受到傷害的先生頓時和促銷小姐吵了起來,結果跑出兩個很可能是商場新聘用的保安,這從他們那麼急切地出手表現就能證明這一點。保安的努力工作讓這位先生的腦袋成了一隻水葫蘆,在醫院裏足足躺了半個月。
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就更有戲劇性了——但卻真是一出人生悲劇,要不怎麼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呢——先生的老婆憤然提出離婚,因為她嫌這個男人太沒出息了,如果他兜裏能有再多的一些錢,至於讓那位剛從鄉下進城的促銷妹給欺負成這樣嗎?再然後是這位先生憤然起訴商場,要求商場賠他老婆,正是商場保安的優秀表現讓他家庭中積累的矛盾形成了一個總爆發,所以他認為這兩件事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因此商場必須要賠一個老婆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