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行動決定命運財富成就幸福 (7)(3 / 3)

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簡單來說就是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相對積極的背景下,大盤股才能“騰雲駕霧”。這樣賺錢的方式就是順勢而為——順著政策的趨勢去做,才能獲得高利潤。

案例:“戰上海”成份股中總市值前10名的個股幾乎是清一色基金重倉股,並從屬於多個指數概念。

圖3-62 “戰上海”成份股總市值前10名個股

市盈率和市淨率排名

在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市盈率和市淨率指標被更多理性的投資者所接受。從長期看,專注於上述兩大指標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所獲得的收益,往往更多。隻買“三低”個股(低市盈率、低市淨率、低價格)造就了約翰·聶夫這樣的全球最有名的基金管理者(此人業績比大家熟悉的彼得·林奇要出色,維持業績的時間也比林奇要長15年)。

另外,當貨幣政策寬鬆時,當部分創新高的個股不斷被發掘之後,資金出於防禦的需要,也會更加關注估值便宜的個股,隨後,“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事情屢屢上演。

案例:當指數飆升、個股瘋長時,低市盈率個股或許將有強烈的爆發補漲行情的欲望,介入低市盈率個股也相對比較安全。

圖3-63 “牛年”最後交易日盤後(2010年2月12日)上海本地股市盈率排名

關注個股背後的基金

推動個股上漲的動力一般都來自於機構,機構是有組織地運作,而一般的投資者則是無組織地操作。有組織PK無組織,勝算當然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上。而且,一隻基金在某隻股票上投入上億甚至數十億資金,事先都經過了詳細調研。換句話說,機構已經幫大家選擇好了股票池,這個道理和“戰上海”66隻成份股是一樣的,66隻成份股就是幫大家選擇好了可靠的股票池。我們隻要精心把股票池裏的股票做好就可以了。當然,把股票背後的基金風格、手法都了解,就更加好了。

案例1:2009年上半年社保基金蜂擁而入上海建工,6月30日上海建工業布重組。

圖3-64 上海建工十大流通股股東一覽(截至2009年6月30日)

上海建工2009年6月30日宣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後,連續停牌。想必市場中有許多散戶扼腕歎息,但如果你夠細心,通過查基金持倉比例,就不會錯過如此牛股!

案例2: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上海建工前十大流通股都是社保和基金,而股價從2009年1月10元不到的價格一度上漲至停牌前的盤中17.07元!

圖3-65 上海建工2009年第一季度基本持倉數據表

關注成交量突然創新高的個股

一般情況下,一隻個股成交量忽然增加(指的是在低位區忽然出現單日換手超過9%),那麼大家就需要多關注。尤其是被眾多機構持有的成份股,忽然出現高度換手的情況,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機構搜集籌碼的信號。

總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籌碼集中時,機構才能發動行情;當籌碼分散時,那肯定是機構把手上的籌碼分散到散戶手上了。

所以,當出現成交量突然增加的情況時,大家要密切留意未來的股價趨勢。對於低價區的高成交量一定要密切跟蹤!

總之,高價區,大家是在博弈;低價區,大家是在投資。在高價區,機構做出任何動作,目標都是把手上的籌碼派發;在低價區,機構反複震蕩,為的就是把散戶震倉出局,以獲得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