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浩浩蕩蕩地行進了三天,一路上又遇到了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孫瓚等幾路人馬。諸侯大軍彙集一處,太守相見不免又是一番客套。
孫齊一路上和趙雲,典韋在青龍營前悠哉悠哉地走著。自己終於能有機會見到史上有名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盛況,這一次穿越可算是沒白來啊!
一路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的來到洛陽,眾諸侯軍馬會盟與此。眾諸侯軍馬不等,或三萬者,或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而來。待寒暄過後,各自安營下寨,接連二百餘裏。曹操乃殺牛宰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曹操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後,可為盟主。”袁紹一聽,心裏大樂,但麵上工作要足,便假意推辭一番。眾諸侯一看,這怎麼行啊,換了別人也不服眾啊!當下齊道:“非本初不可。”袁紹這才答應下來。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台。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孫齊等一幹將領皆在台下兩側駐足以望。當看到一中年將軍,龍行虎步的全身戎裝的出現在壇上時,才知此人是袁紹,袁本初了。未及細看,便見他焚香已拜,不免覺得可惜啦!
行完拜禮,讀完誓盟,歃血完畢。袁紹走下壇來,眾諸侯隨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而孫齊也因是張邈軍中一員統將,也隨眾將一齊站在了張邈的身後。滿是欣喜地巡視著場中坐的幾方諸侯。呦嗬,那邊坐著的,那個老頭,弱不禁風的樣兒,應該就是陶謙吧,這裏邊好像是他年齡最大吧。當他又看到場中頻頻巡酒的那位,身長八尺,一雙三角眼,時不時的露出精芒,長髯飄揚,還有幾分靈逸,想必此人就是曹操,曹孟德了吧。這人看著也行啊,沒啥太另類的,怎會成為一代奸雄呢!難道真是“人不可貌相”嗎?
孫齊還在對眾人一番猜測加評定呢,就聽曹操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也適時道出一句:“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諸侯道:“惟公命是從!”袁紹道:“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需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其餘人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話剛畢,長沙太守孫堅出列道:“堅願為前部。”袁紹喜道:“文台勇烈,可當此任。”孫齊一看這位本家果然出戰,但此去一定得輸啊!自己別的不說,念及本家情誼或者為了自己以後的霸業,這高枝無論如何得攀上啊!
孫齊念及此,悄然對張邈說道,孫堅與自己是同鄉,想與其敘舊,張邈本不允,但孫齊也不待他阻攔,領其一幹將領率青龍營尾隨而去。直至孫堅大軍到汜水關前,才在其後三十裏列陣以待。孫堅引四將至關前挑戰。孫堅批爛銀鎧,裹赤錦,橫古錠刀,騎花鬃馬,一馬當先,身後四將一字排開。隻見四人,一人使鐵脊蛇矛,一人使鐵鞭,一人使大刀,另一人使雙刀,皆披鎖甲,威風凜凜,殺氣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