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仍將繼續大發展,並且是加速度發展。大發展將促使中國股市進入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牛市,對於投資中國股市的人來說,2006年~2010年將是他們一生中最後的投資良機,在這些年得到的投資回報將是以前回報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大拐點:站在中國長牛市的起點上

中國股市在伴隨著這些起初看來是零敲碎打、斷斷續續的經濟宏觀麵利好麵前總是顯得猶猶豫豫,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在連續兩年大跌後的戰戰兢兢的心態。但先知先覺的機構或個人卻已經從2002年“6.24”股市的突發性暴漲中窺視到了中國股市的動態先機,市場理念正悄然出現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過去投機理念逐步淡出,繼而向投資價值發現這樣一個古老理念轉變。挖掘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和成長性,成為中長期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價值發現的重要課題。在以機構為主導的市場結構調整基礎上,缺乏實質性內容炒作的莊股逐漸式微,悄然演變成無人接盤的慘淡局麵。

大盤於2003年1月第二次探明底部(1311點)。不料,2002年底開放式基金新增可流入股市資金的猛增(150億元人民幣)再次成為2003上半年基金主導行情的直接原因之一。在2002年“6.24”突發性行情以來結構性調整基礎上,市場在2003年上半年引發了一場由大盤藍籌股(我們現在稱之為的“核心資產”)統領下的近年來少有的持續上漲行情。

可惜,一場曠世罕見的“非典”疫情的突發性狙擊,使上漲了近半年的2003年上半年的行情嘎然而止。6月大盤再度出現了級別較大的調整。加上灰色資金的撤退、對經濟局部過熱的擔心、央行相應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性政策、市場需要時間觀察財政貨幣政策是否會出現方向性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呼聲漸高可能給中國經濟和外貿出口帶來的隱憂,所有這些因素都集中反映在2003年幾乎整個下半年股市裏,從而使6月至10月底的股市呈現出階段性弱勢狀態:股市資金麵持續惡化,包括2003年上半年獨領風騷的五大藍籌板塊(汽車、鋼鐵、石化、金融、電力等)以及基金、券商重倉股都出現了獲利盤斬倉行為,科技股也在技術性殺跌盤中出局。市場再次出現了連續下跌走勢,並一度創出了近10個月的新低(1334.78點),距前期1331點的低點僅一步之遙。

前期低點是否會被再度擊穿?後市大盤將何去何從?然而,2003年第三季度季報披露截止時間已公布的數據卻告訴我們,在國內經濟形勢喜人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業績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勢頭,上市公司整體利潤較2002年同期相比有30%增長。顯然,指數在技術麵上已嚴重超跌,大盤在1350點下方的空方能量已在過去5個月裏再一次得到充分釋放。從10月份開始,盤口已出現了大量戰略投資者逢低吸納有價值成長性股票的種種端倪。

當利用分析家軟件所做的大盤成本線時我們不難發現:從1999年底1341點起步到2000年8月的2114點,共153個交易日;其後在1900至2245點花了一年時間構造複合頂——一個中國股市從未有過的巨型大頂。從2001年中2245點大頂下跌至2002年1月末的1339點底部,共耗時155日,基本與2000年上漲時間相等,這兩段基本已可認定為上漲與下跌的單邊市。到2003年10月底出現了和前兩次底部粘合的新底(1334.78點),從而形成了“5.19”行情之後大盤的3個最重要低點,它們都是在均差還不到10點。而且大盤見底的方式幾乎如出一轍,都是首先在1400點之上出現時間較長的橫盤,隨後兩三個交易日裏快速擊穿1400點,緊跟著就是長陽線單日拉回1400點之上。這就意味著對市場的主力資金、大資金來說,1400點以下能夠得到的籌碼微乎其微,擊穿1400點的客觀效果不過是空頭陷阱,目的是洗籌,騙得更多廉價的籌碼。

就在2003年下半年中國大陸股市巨幅下跌之際,香港H股(紅籌股)、網易等海外上市的股票、深圳B股的走勢的犬幅度上漲已給中國股市行即將反轉預示了先行指標的意義:在QFII時代的全球視野下,中國股市新一輪牛市正從香港股市起步。

全球股市於2003年見到的曆史性大底,並出現了全麵大幅揚升,非常有利於中國股市走出熊市,踏向牛途。如果說國內股市隻有短短的12年,其數據太少還不足以說明什麼的話,那麼,如果沿用美國股市近50年來的數據求證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股市暴跌之後必將迎來曆史新高。美國《笑傲股市》一書的作者維廉·奧尼爾認為:美國股市過去一百年當中共有25次以上大跌空頭市。然而,行情總能攻城掠地,再創新高。他根據統計數據引證,美國股市百年來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1.33%,遠高於國債、房地產及銀行利率。

同理,我們從香港股市的百年史也同樣得出這樣的結論:每一次暴跌必然換來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曆史倒退和停止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唯物辯證法!對中國新興發展中的滬深股市的分析,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隨著中央管理層對股市政策麵的轉暖,以及國民經濟的持續向好,國內股市最為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中國正迎來一輪持續向上的大牛市行情。

2004年,藍籌股走主升浪,部分股票不斷突破新曆史新高。藍籌股的行情是以經濟高速增長為背景,電力、鋼鐵、石化、資源、運輸等行業的成長空間還很大。比如電力行業,權威部門的預測是,中國未來3年電力缺口仍很大,2004年電力緊張度超過2003年。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看好電力行業?目前,兩市電力股的市盈率普遍在20~30倍,在電力供不應求的背景下,這樣的市盈率明顯低估。那麼,又有什麼理由不看好電力股?像作為中國經濟中心上海電力龍頭企業的上海電力,上市以來在低位放量而在相對高位反而縮量,目前最大振幅才30%,市盈率約26倍。這樣的股票,在任何下跌時都是低吸良機。如果僅僅因為短期波動而迷茫和擔心,那隻能說缺乏大思維。

中國股市晴雨表的作用可以在短期內扭曲地發揮,但這決不等於將不發揮作用。在經濟可望中長期持續增長的大潮中,中國股市最終將受到強烈牽引,過去兩年半漫漫熊途後的一輪新的大牛市正在顯山露水,正在出現大拐點、大反轉行情。新一輪股市增長勢頭一旦形成,可望在年內上漲高達60%~100%。所謂大牛市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大熊市是跌完又跌,每次反彈都是賣出的機會,那麼大牛市則升完又升,每次下跌都是買進的機會。在大熊市裏四處信心鼓勁,不時建議底部買進,但底部後還有底部;大牛市裏憂慮聲不斷,“名嘴”們屢次言頂,但屢屢失誤。大熊市裏利空理由完整係統,利多消息則成耳旁風;大牛市裏利多理由層出不窮,利空沒人聽得進去。

我們不禁要問:大牛市的臨界點到底何時出現?中國股市的大牛市基礎是什麼?這些基石能否有效組合在一起呢?筆者認為,從2002年為始點,中國經濟增長內生性變量不斷增加,要素生產率和全民發展指標穩定提高,重大經濟結構性轉型日漸突出。中國經濟正走出低穀,開始步入新一輪經濟成長周期。我們隱然感到:中國經濟正運行在增長性長波軌跡上,一輪氣勢磅礴的股市翻轉行情正在悄然逼近。因此,本書以中國宏觀、中觀、微觀經濟為背景,多視角、多層麵、全方位描繪和分析中國經濟的現實與短中長期走勢,更試圖剖析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的種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理內核,特別是對中國經濟躍遷中的製度創新、社會開放度、獨一無二的經濟優勢、高速增長的補短工程、規模經濟、入世效應等,作了獨到精深的論證,從而使本書成為近年來在這方麵的開創性研究成果。正如本書結論部分告訴廣大股民的那樣,中國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景氣周期,如果您不知道中國已經、正在和將要發生的事,那您就等於坐失一次長期參與分享中國經濟上升時期大紅利的千載難遇的良機。

大繁榮:碎步走向超級長牛市

中國股市正處於熊牛大轉折過程中,這已經逐漸被市場人士認同。然而後麵將會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呢?借鑒1996年熊牛質變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未來5年中國長期的大牛市極有可能演繹1996年熊牛轉折的過程;築底反彈,再次探底,然後上升,熊牛廝殺,急速拉升等五個階段,該過程具體敘述如下。

——築底反彈。時間:2月8日~3月4日。深成指936點~1069點。特點:在利好消息下大盤走了一波急速上升的反彈行情。

——再次探底。時間:3月5日~4月2日。深成指1069點~1004點。特點:先是快速回落,然後遂步盤跌,時間較長。

——然後上升。時間:4月3日~8日。深成指1009點~1068點。

——熊牛廝殺。時間:4月8日~22日。深成指1009點~1068點。特點:緩慢盤升,多空雙方意見分歧很大,盤麵上搏鬥十分激烈,但指數卻頑強地向上盤升。

——急速拉升。時間:4月22日~4月30日。深成指1223點~1627點。特點:大幅急速拉升,五天深成指上升了40%,出現了多隻暴利個股。

隨著大牛市被逐步確認,社會資金瘋狂入場,並形成了一場風暴:

——熊牛大決戰,多頭勝出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市場上開始有第一批先知先覺的大資金蜂擁進場,從而令大盤結束盤升,進入第一段加速上升的階段,並使大盤正式向上突破熊牛分界線,走出初步具備大牛市特點的行情。

——隨著大盤初步具備大牛市的特點,市場上屬於積極型的投資者也認識到大牛市來了,於是馬上籌集資金瘋狂撲進股市,引發了第二批大資金瘋狂進場,促使股指進一步加速上升,使其基本具備了大牛市的特點。

——隨著股市基本具備大牛市的特點,市場後知後覺者,甚至很謹慎的資金,再也坐不住了,紛紛蜂擁而至、撲進股市,掀起了社會遊資進入股市的第三次風暴,加速股指進一步上升,使大盤完全具備了大牛市的特點,確立了熊市徹底死亡的事實。

就這樣,當社會各路資金隨著大盤牛市特點的日益清晰而瘋狂入市時,就形成了一個三波次的席卷股市的資金狂潮。

熊轉牛質變就是這樣完成的:

——資金入市狂潮與大牛市特點相輔相成。第一批資金進場使大盤初步具備大牛市的特點;第二批資金瘋狂進場使大盤基本具備大牛市特點;第三批資金席卷股市最終使大盤完全具備大牛市的特點。資金入市狂潮與大牛市特點相得益彰,最終使股市完成熊牛大轉折,使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順利完成。

——這一輪資金狂潮,使股市走出了一波具有大牛市特點的大級別行情,顯示了股市暴利時代的特征。

——這一波大行情具備亦熊亦牛的特點。在這一波大行情的前半部分是熊市的反彈,呈現的是熊市的特點。但是到了後半部分就開始具備大牛市的特點,這是熊牛大轉折過程中所特有的大行情,也是罕見的既具有熊市又具有牛市特點的大行情。

就目前而言,中國股市正處於熊牛大決戰中,有明顯的跡象顯示多頭將贏得大決戰的勝利。2006年4月中旬大資金開始瘋狂進場,至5月中旬,成交量罕見地達到了3970億元人民幣,已經表明了這一點。這很可能就是第一批先知先覺者的大資金,他們已經敏銳地覺察到大牛市即將到來了,從而瘋狂入市,形成第一波初步具備大牛市特點的行情。而隨著這一狂潮向縱深發展,大牛市特點將越來越明顯,社會對大牛市確認的人也越來越多,從而不斷引發包括海外巨額遊資進入股市的瘋狂行動。隨著這一過程的逐步演進,大熊市將走向死亡,大牛市的特征將更加明顯。

筆者早在2004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大拐點:站在中國大牛市的起點上》論著中,就已向長線投資人發出了最強烈的買入信號,因為我們看到了中國股市最基本的發展趨勢、周期和技術數據都暗示了這一點。即使投資人對人口統計學趨勢不甚了解而可能影響到投資判斷時,那麼他們僅僅按照股市五年周期的理論也應該堅決買入。在那本書中,筆者的基本觀點足,在2006年開始的五年裏,中國將有一次超級長牛市,可能比20世紀90年代的任何一次牛市都更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