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柏來說,整個國家的發展,早已在他腦海之中劃好了路線。
該往哪個方向走,什麼速度走,需要什麼樣的條件,他心中早有定計。
但他也不是萬能的。
他能做好規劃、定好路線,可做不到什麼事兒都親自去幹、親自去解決啊。
這也是為何他一定要藍玉接下這一大攤子事情的理由。
沒有藍玉的攬總,整個大華帝國那麼多軍隊編製幾十萬人,朱柏哪有那工夫去慢慢折騰?
軍隊那邊是如此,其他方麵也是一樣。
就好比現在的上京城裏,上京大學就爆發出了一陣巨響。
這響聲可謂是有點響徹天地的感覺了,整個上京城的文武百官乃至老百姓都聽見了。
可他們隻知道有響動、有動靜,可具體是哪裏發生的,具體是什麼事兒,他們就不知道了。
或許,之後會成為眾人茶餘飯後閑聊的主題。
然後等著某個消息靈通人士傳出點不怎麼著調的小道消息,緊接著越傳越邪乎吧。
不過,外麵的動靜、風浪怎麼樣,影響不到上京大學裏麵。
此刻的上京大學當中,正一片歡呼的海洋呢。
一名名為王義府的學生,之間奉命研究機械軸承項目。
當時這個任務交給他,一方麵是人手實在太短缺了,但凡在大學之中有點實力、有點名氣的,手裏都有項目壓著。
壓根忙不過來了,所以找人的標準也降低了點。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王義府雖然暫時還沒有什麼科研成果能打響招牌,但他的學識、能力,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
故而這項目就落到他頭上了。
別看這機械軸承不起眼,可實際上要做出來,加工難度還真不小。
尤其是上京大學從一開始就被朱柏定好了規矩,科研不能高高在上,能紮根在土裏。
因此所有的項目,除了基礎科學方麵以外,其他的,都是都是實用型的研究。
而王義府的研究,主要難度就在於如何用現有設備在初步革新的基礎上,進行軸承的大規模生產。
畢竟,如果隻是手工打造幾個的話,那這研究有什麼意義?
而今天的響動,就是軸承配套的新型機械第一次啟動鬧出來的動靜。
消音、抗震那些的,目前壓根不存在他們這些人腦子裏。
圖紙、思路是朱柏給的,還給了他們半年的時間。
可沒曾想,僅僅兩個月,王義府就帶著小組成員把這個難題給攻克了。
眼下他們眼前這台轟隆作響的大家夥,就是他們的科研成果了。
如果朱柏在這裏估計也會無語。
一個軸承研究小組,舉一反三之下,直接弄出了一台巨無霸級別的蒸汽動力耕地機出來。
這舉一反三是不是反得有點太嚇人了。
不過,細究的話,這台機器最核心的東西,還真就是鏈接動力和後麵犁耙的傳動軸承了。
也不算王義府他們不務正業。
隻不過,眼下機器已經能夠正常啟動和運轉了,那剩下的就該去實地進行驗證了。
說白了,東西好不好終究還是得直接上手試一試才知道。
這台大家夥從上京大學一拖出來,朝著城外的農田而去,這動靜可就太大了。
上京城的百姓秉承中華民族千年以來愛看熱鬧的傳統,甭管手裏有事兒沒事兒的,就沒有不往前湊的。
哪怕多看幾眼,看明白了回去以後多少也是一份談資不是?
至少別人在他們麵前聊起這話題,不能讓話撂地上接不住吧。
那不顯得沒見識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