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開放式基金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基金的收費方式一定會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第五節)開放式基金投資方案
一、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適合中小投資者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它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它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彙集許多小錢湊成大錢,交給專家或專業機構進行管理,以獲取利潤。開放式基金相對於封閉式基金,更有市場選擇性好、透明度高、流動性好、便於投資等優點。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投資工具。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中小投資者的特點和證券投資基金的特點所決定的。
中小投資者用於證券投資的資金量一般都很小,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這樣的資金在龐大的證券市場上猶如一盤散沙,他們各自的力量是十分微弱的,又各自為政,難以在市場上產生大的影響;中小投資者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在具體操作中常常會陷入誤區;中小投資者的信息不靈通,對宏觀和微觀方麵的信息均難以及時獲取和準確理解,往往不免盲目跟風。此外,中小投資者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人都是業餘進行證券投資,在瞬息萬變的證券市場中,無法全身心投入,是很難獲取較好的收益的。由於上述特點,中小投資者難免會冒很大的投資風險,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率大致是“一賺二平七虧損”,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而基金業績一般會強於普通投資者的業績。原因如下:(一)普通投資者通常隻持有幾隻股票,和基金的持股數量相去甚遠,因此就“非係統風險”而言,前者比後者大得多。所謂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這句話,嚴格來看是不正確的。事實上,應該是係統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在投資組合理論中,非係統風險是得不到補償的,隻有係統風險才能獲得收益的補償。基金通過構造投資組合,可以將非係統風險大大降低,甚至為零。
(二)基金獲取的信息一般比普通投資者獲取的更多更快。不過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傳播日益快速和廣泛。但是因為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和判斷不同,相對而言,職業人士的知識和經驗應略勝一籌。
(三)享有政策優惠。比如在稅收上國家給予基金以免征所得稅、印花稅的優惠。
在發達國家,開放式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已經深入人心,成為老百姓家庭理財的主要手段之一。相信隨著我國開放式基金的發展,也會有同樣到來的一天。
二、投資前應考慮的因素
當你挑選基金做投資對象之時,要考慮的因素不少,如,基金的投資目標、基金的規模與過去的曆史、價格變化、股息收入、費用和成本、服務等。(一)投資目標因不同的基金而呈現差別。你應衡量個人目標和基金的投資目標和資金的投向是否大致上吻合。
(二)基金規模與曆史業績表現是投資者、尤其是初次投資者首先要考慮的因素。規模越大,其提供多元化組合、降低風險的可能性也越多。(三)基金價格變化與投資收益關係密切,更隨著風險高低不同。不同基金價格波動,可從其各自曆史經營記錄中獲得。集中對照一下,可便於比較基金的表現。
(四)有價證券周轉率較高的基金,可能表示基金能有利地糾正過往的投資失誤,尤其對於成長型基金而言,更是顯著。所以,你寧挑選績效較佳、周轉率高的基金,而不會選取表現差而低周轉率的基金。
(五)分紅特征中,基金往往出於稅收目的而將淨投資收入和短期資本收益,全部或部分實現的長期資本收益作為紅利加以分配。你當然選取分紅多的基金。
(六)費用成本方麵,基金需要投資者支付管理費用,但隨著基金規模擴大,費用則不會同比例增加。較小規模的基金總費用率相對地高昂。你宜選用績效顯著的基金,費用雖較高,也勝費用廉但表現一般的基金。
(七)投資方便與服務也是考慮因素,其中包括股息紅利是否自動再投資,是否有自願積累及退股計劃、是否可以轉移到同一基金管理人的另一基金的權利,轉移時是否無須支付銷售費用等。
三、把握投資開放式基金的風險
開放式基金是一種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工具,它不同於銀行存款或國債,不能保證投資人一定獲得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於開放式基金的風險主要包括:
(一)流動性風險
相比股票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