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來,封閉式基金市場出現了大幅度反彈推動封閉式基金大漲的主要因素在於超高的折價率。據以往經驗看,每當封閉式基金整體折價率超過40%時市場便會出現反彈,2005年封閉式基金40%以上的高折價直接引發了封閉式基金市場的反彈。同時,證監會調查社保管理人也為封閉式基金持有人增強了信心,而基金公司購買自身封閉式基金等因素也增加了反彈的動力。
但從長期來看,封閉式基金市場呈現出快漲慢跌的特征,且跌幅往往會將前期上漲成果完全吞噬。所以投資者選擇封閉式基金還要著重觀察市場環境。
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現象由來已久,其按照二級市場供需關係來確定價格的交易體製是造成折價交易的根本製度性因素。另外,如果存續期滿後封閉式基金如約進行清算或轉型,則屆時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應當與當時的淨值保持一致,也就是說隨著基金到期日的逐漸臨近,基金淨值對價格的約束會逐漸加強,因此剩餘存續期限的長短便成為影響本身折價情況的又一個重要指標。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推斷決定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的基本因素區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與交易製度有關的部分,即所有封閉式基金都麵臨的製度因素(或稱係統性因素);其二是與剩餘期限有關的部分,包括資金的時間成本和委托代理風險溢價,每隻基金都不盡相同。
封閉式基金的製度設計和製度變更,從根本上講是外生於市場的,既不取決於基金管理公司,也不決定於基金持有人。製度性因素的風險補償主要取決於對法規和監管政策變化的預期,同時也和基金合同中設定的法律約束有關。因此,在預測製度性變化出現的概率上升的條件下,特別是有封閉式基金轉開案例的條件下,市場對製度性因素給出的風險補償發生變化,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降至新低。而且,作為所有封閉式基金都麵臨的係統性風險,市場在某一時點對製度性風險的估計是基本相同的,即每一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中都包含相對固定的部分,其經濟意義就是對製度風險的補償。與剩餘期限相關的風險補償,表現為到期時間越短,折價率越低,而到期時間越長,折價率越高。
由於第一批小型基金在2006~2007年之間到期,這種製度性折價因索可能會使折價率縮小至5%以內。這種市場環境下投資小盤封閉式基金,特別要注意小盤封閉式基金的持有人結構和十大持有人所占的份額。如果基金的流通市值非常小,而且持有人非常分散,則極有可能出現部分主力為了爭奪提議表決權而進行大肆收購,導致基金價格出現急速上升,從而為投資者帶來短線快速盈利的機會。而對於折價率較大的基金,因為封閉轉開放以後,基金的價格將向其價值回歸,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折價率,折價率越大的基金,價值回歸的空間也相應地越大。
另外,還要適當關注封閉式基金的分紅潛力,分紅潛力大的基金實際派現率高,容易引發價格上升。
除了以上交易因素外,還要關注基金重倉股的市場表現和股市未來發展趨勢。如果未來行情繼續向好,基金重倉股漲勢良好,會帶動基金的淨值有繼續增長的可能,將使得基金更具投資價值。
最後,投資封閉式基金要克服暴利思維。如果基金出現快速上漲行情,要注意獲利了結。按照目前的折價率進行計算實行封閉式轉開放式的話,其未來的理論上升空間應該在22%~30%。當基金上漲幅度過大,接近或達到理論漲幅時,投資者要注意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