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軍隊的編製混亂,稱謂複雜,而且最喜歡變來變去。
粗略的說,禁軍一般十人設什長,百人為一隊,設隊正、隊副,沒有軍階或是從九品以下郎官;五隊為一都,長官稱校尉、偏校,軍階係八、九品的郎官;八品以下郎官,也俗稱為“小使臣”。五都為一營,滿編應該有兩、三千人,由統製、副統製帶領。這級軍官的軍階可高可低,差別很大。從八品的“大使臣”,到“諸司副使”、“橫行副使”,甚至六品的“諸司正使”,都曾經見過;五到十營成一軍,人數從一、二萬至四、五萬不等。一軍統帥稱指揮使,其下設都統製、副都統若幹,均已屬於朝廷的重將。一般都有“橫行十三階”某某大夫的品級,指揮使往往還有某某將軍的封號。
葉祖珪被封為“左衛將軍”,掛的就是正五品的“通侍大夫”虛銜,已經是武階裏麵最高的了。再往上隻有宰相級的樞密院首腦,稱“太尉”,歸屬文官係列。大宋至徽宗朝,,以真正武將出身,能稱“太尉”的,不過狄青等寥寥數人而已。武官正常的階級隻能到五品,由此也可以看的出,大宋朝廷的重文輕武。捉馬堡有宋軍五隊,實際隻是一都。因為哨騎特殊,需要獨立行動,所以才被稱為“哨騎營”,而不是“哨騎都”。但是領軍的仍然是都一級的校尉,而不是營一級的統製。
這些都是朝廷的規製。在朝廷管不了的某些地方,另有一種武裝。沒有任何品級、編製,卻往往更加驍勇善戰。
大宋定州、真定,遼國易州、蔚州,四州交界處,有一座狼山。此山群峰高峙,綿延數十裏。山裏盤踞著一夥馬匪。這夥馬匪雖然沒有“皇上”、“宰相”那樣嚇人的稱號,也沒有“蓋九州”之類響亮的名頭,卻不是先前西酒寺、馬投澗那樣的烏合之眾,而是真正出沒深山、行走大漠多年的剽悍匪幫。山寨裏聚攏二百多號人手,各個能騎善射,弓馬嫻熟。為首的乃是兩個韃靼人,沒事兒也起了個漢人的名字,一個叫作陶進,另一個叫做賈和。二人領著手下,仗著寨子裏三百幾十匹好馬,行蹤飄忽,四處打家劫舍,攔截客商,為禍千裏。遼、宋兩國官軍,蓋莫能治。
兩年前,定州宋軍曾經出動一營兵馬,能有一千來人,由一個姓段的統製官帶著,前去進剿。結果等馬匪吹響彆鬣號,從山坡上呼嘯而下,宋兵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可憐號稱“猛將”的段統製,被亂箭射成刺蝟,妄自丟了性命。陶進、賈和,擊敗大宋官軍,氣焰更加囂張,有時甚至打劫宋、遼兩國駐軍的糧餉。大宋各路軍馬,避之惟恐不及。
這一日,大頭領陶進坐在大寨猛虎廳的虎皮椅上,心裏就一個字:“爽!”昨日兄弟們下山,截住定州團練使季茂手下,押送的二十多車糧食。二十多車,全是黑豆和麥子啊!這可是真正的寶貝。山寨裏人吃馬喂,也能用上兩、三個月。得來的不費吹灰之力。運糧的四、五十個民夫,還有押運的三十幾個宋兵,包括那個花白頭發的都頭,和瘦猴一樣的副都頭,一見兄弟們雪亮的馬刀,一個個隻會跪地求饒,結果被一股腦捉上山來。山裏正缺人手幹粗活,這下子真是人財兩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