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荃法傅治安從漯河來信說,他的傳記文學作品《著名教育家周祖訓》已完稿,將要出版,囑我作序。周公已98歲高齡,曆經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是我老師的老師,是我久已敬仰的世紀老人,治安又是我的文友,我理應表示祝賀。
上世紀50年代,我在漯河市求學時,常聽老師說到周公的名字和他的傳奇人生。周公1906年生於河南省內黃縣,1933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教育係,先後在信陽女師、內黃楚旺中學、開封女師、河南大學、信陽師範、中原臨中、漯河高中任教;他向往光明,追求進步,保護過許多進步師生。尤其在他出任信陽師範校長後,於戰亂中帶領師生幾度搬遷,把這所老牌名校完好保存下來,且辦得更有名氣。1948年,中原南下學生在湖北成立中原臨中,他又於危難中出任校長,後不顧國民黨的威脅、利誘,毅然帶領3000名師生回到河南,創建了省立郾城中學。
我曾兩次拜訪周公。第一次是1978年春,南下采訪路過漯河,聽說周公曆經政治劫難,正在四中當圖書管理員,我臨時改變計劃,去拜望周公。交談間歇時,他走進陰暗、潮濕的小屋,拿出兩本日記,年長日久,紙張已發黃,但字跡尚清晰,一本取古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之意,叫《求己日記》;一本是從解放後記起的《新生日記》,序中有言:“以小學生之態度自頭學起,此新生之意也。”日記真實記載著周公追求進步的艱辛曆程,記載著他獻身教育事業的宏大抱負和實踐活動,不禁對周公又增添了幾分敬意。幾天的交談,他很少談到自己的不幸境遇,惟為不能教書育人焦急難耐。時年周公72歲,他每日5時起床跑步,鍛煉身體,等待著重登講台的那一天。
第二次拜訪周公是1997年夏。十多年間,周公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已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先後擔任過漯河市人大常委,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委員、常委、顧問和民革祖國統一委員會副主任。時年周公91歲,雖已退休,仍日夜忙於工作。周公先讓我看了他精心整理的幾十卷教育方麵的資料,又拿出一本精美的書畫冊,說這是他去年組織的一次海峽兩岸書畫大展的結集。周公的學生遍布海內外,多有建樹,不少已成為企業家、教育家、教授、學者、知名作家、書畫藝術家。他們不論身在何地、身居何位,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每逢教師節和老師的生日,便紛紛來信、來電,對老師表示美好的祝願。1996年,是周公90大壽,海峽兩岸的學生相互聯絡,要歡聚漯河市,為老師舉辦隆重壽慶。周公淡泊一生,從不願別人為他慶壽,可是這次他卻接受了,他想借此機會,辦一次海峽兩岸書畫大展。大展於教師節那天隆重開幕。兩岸學生深知老師心意,把老師想說的話寫進前言:“同學諸公,電訊來往,倡聚首於漯市,展翰墨以抒懷。緬周公之絳帳,感桃李之栽培,慶九十之初度,預期頤之未衰。”“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兩岸赤子,同心相應。切磋琢磨,非徒以文會友,瞻望前途,鹹盼神州一統。期華夏之奮飛,震驚世界。願前嫌之盡捐,共圖繁榮。”老人興致未盡,又拿出他珍藏多年的幾首歌曲油印件(均由周祖訓作詞,李永剛作曲),說永剛是他在信師等校的同事,後到台灣任某高校音樂係主任、教授,是很有名氣的音樂家,1995年病逝。這些年來,凡有海內外師生相聚,他們就一起唱這些歌曲,以懷念永剛,懷念所有的師生,往往唱得熱淚盈眶,什麼話也不用說,感情一下就貼到一起了。周公有些激動,竟輕聲唱起來:“寇患未已,國難方殷,我們要努力前進……”(《信師校歌》),“巍巍中原,大國之風,嵩嶽黃河,山水鍾靈,聚三千學子一堂,應自奮發為雄……”(《中原臨中校歌》)。這兩首分別作於1939年和1948年的校歌,雖年月已久,聽起來其愛國精神和生活激情仍使人血熱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