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最佳時機的錯過
“大漢皇帝詔曰:河東刺使王承業貪贓枉法,侵占民宅,專務聚斂,本應治重典以明刑,朕戡亂以武,治世以文,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柱石也。昔日羌賊擾我河東,承業敕命於朝,屢屢挫賊,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今又有太子上表求情,故黜王承業為屯騎校尉,望其克忠報國,守信全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牢獄中的王承業頓時大喜,這十幾日牢獄之災讓他心驚膽戰,惟恐自己性命不保,沒相當居然如此幸運,劉複亨還記得自己的功勞,加上太子殿下的求情,這才轉危為安。
雖然河東刺使一職丟了,但是依然獲得屯騎校尉的官位,這讓王承業喜出望外,屯騎校尉可不是普通的帶兵500或者幾千的雜魚校尉。校尉是雜魚,但是前麵冠名就不一樣了,屯騎校尉秩比二千石,權勢遠超過一般的將軍,屯騎校尉掌騎士,所屬有丞及司馬,隻要不被免職,可以隨時掌兵,麾下配有固定的兵馬。
就在王承業獲得赦免的時候,劉淮和他的一班下屬,正在商議董文炳水師襲擾一事。
“一個晝夜連襲六州,黃河千裏沿線處處都有董文炳的舟師出沒,雖然沒有丟失城池,但如今正是春耕的時期,董文炳的水師對我大漢的影響很大!”徐琰向劉淮稟道。
這個時代,糧食是最寶貴的資源,如董文炳的水師的四出襲擾,讓黃河一代地區的農業生產受影響,會極大的削弱大漢的國力,畢竟軍隊的征伐如果沒有了軍糧就無法支撐下去。
“殿下,目前山東在我大漢的治下,敵雖然有水師,但是幾千裏的江麵,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我大軍過黃河,對於董文炳的水師的挑釁殿下應當予以還擊!”參軍王恂建議道。
董文炳的水師在滎陽,雖然有八萬人馬,但是很難兼顧到幾千裏的江麵,一旦漢軍從濟南出兵,這八萬水師就隻等幹瞪眼了!
對於水師的襲擾,劉淮並不認為這個是威脅,隻需要麾軍出動直搗開封,問題就都解決了,但問題是在此時出兵對上史家,是否是最佳的時機?
劉淮眼見一言不發的王仲,遂出言問道:“軍師,你怎麼看?”
“殿下,臣覺得此時有異,目前的史家內外交困,我大漢不派兵進犯河南就已經很好了,如今史家居然敢主動出擊挑釁我大漢!”王仲覺得不可思議。
語出,眾人皆是若有所思。
眾多謀士們議論紛份討論起史家的目的來。
事實上,王仲的思考方向偏了,此時的史家正是因為內外交困,非常害怕大漢攻擊河南,但是史家怕了,大漢就不打了麼?主動權在大漢手裏,因此史家的高層協商後決定先下手為強,主動讓水師出擊消耗大漢的國力。
有時候弱者的思維,強者無法理解,這也正是王仲困惑的原因,但是有時候,事情的發展總是有些戲劇性,正因為思維方向偏了,所作出的決策也不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