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以武救國(2 / 2)

“‘師夷製夷’的成果大夥兒應該都看到了,現今滿世界的紡織廠、自來水廠、發電廠、煉鋼廠、造紙廠……我經營著幾十家公司,感觸尤深,學習洋人的工業和技術,的確是實現國家富強的唯一途徑。”

“可是洋人看不得中國富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你還沒成長起來的時候,提前將幼苗掐斷,這就是西方列強正在做的勾當——蠻橫的武力侵華。”

“國家富足了,兵力自然強盛。可是現今日本人根本不給咱成長的機會,那麼在國力無法相抗的情況下,如何抵抗?我作為一個生意人,其實一直想不出一個有效的辦法。不過我認識一些極有眼界的朋友,其中一個告訴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若有充足的時間,在國力上是可以超過日本的。他的戰略是,將戰線延長,用拖字訣,必可拖垮日本。另一個朋友告訴我,國軍與日寇交戰,勝少敗多,排除戰略戰術指揮上的因素。單就武力上分析,國軍士兵遠遠不如日本兵,究其原因,無非武器裝備和格鬥技擊本領上的差距。”

“這第二個朋友,就是洪門的司徒老先生,他認為,如果提高單兵格鬥技擊本領,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兵源充足,完全可以彌補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國軍和日寇武力上的差距,可以由此追平,甚至逆轉。而這正是我輩力所能及之事——將老祖宗傳下來的武藝熔冶於一爐,盡數傳與有資質的後輩。並以點帶線,以線帶片,一傳十,十傳百,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國軍士兵作戰能力。”

眾人靜靜聽完杜月笙這一席話,先是各自沉吟,繼而相互探討、紛紛點頭讚許。

“有道理,有道理!”

“不錯不錯,果然高人高論!”

“這還真是個辦法,我怎麼一直沒想到……”

……

突然一個身著棕色馬褂、頭戴黑色貝勒帽、留著一條長辮子的枯瘦老者站起身來,先是冷笑兩聲,然後說道:“合著我們費時費力,給別人養孩子?”

弱換做平時,杜月笙定會先問清老者姓名,然後按規矩行禮問候,再有分寸地進行解釋。

可這時候他哪還顧得這些,杜月笙冷冷回答道:“在外敵麵前,說中國話的都是自己人,何分彼此?”

枯瘦老者倒不以為忤,繼續問道:“我們送來的孩子,也同樣能學到別門的本事?”

“那是自然。”杜月笙道。

枯瘦老者點點頭,坐下不再問了。

另一個微胖些的老者抬胳膊示意了一下,也不起身,說道:“大概多少時日?家裏可還有老幼等著咱做營生呢。”

“到底需要多少時日,我也不清楚,我記得司徒老先生好像說過,大概最慢半年也夠了。至於家中老幼放心不下的,我們自然會安排人手幫忙照顧,按月發放糧油錢幣,武師更有薪水,吃穿用度,全不用憂心。”杜月笙道。

杜月笙又連著咳了數聲。

老黃見狀趕緊給杜月笙遞過去一碗熱茶,並接過杜月笙的話,對眾人大聲道:“事情已經講述清楚,無論武師還是學徒,都需按手印、立文書,願意留下的,更多細節稍後公布,不願留下的,咱也絕不勉強,發放來往路費、夥食費,稍後吃了午飯,便可自行離開。”

眾人又是一片低聲私語、各自商議。還不等有人做出選擇,龍王廟大門從外麵被一把推開。

“誰也不能離開!”鶴隊長帶著眾長警闖進龍王廟來,“我有大案要辦,各位不妨稍後,好歹做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