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化山,地處蜀域西南,巍峨險峻,綿延萬裏,主峰更好似刀砍斧劈一般而成,終年雲霧繚繞,好似人間仙境。
自古蜀域多仙山,玄化山自然被山下百姓奉若神明,仰頭把帽子都望落掉也看不見山頂的山中必然有著老人言語中的仙人。
村裏日常的談資中,自是少不了仙人騎雲而過之類的說法,有時候這一帶的天氣也十分古怪,眼看黑雲掩日,大雨傾盆的,眨眼間便煙消雲散。
這樣神秘的山,這樣神鬼莫測的天氣,山下百姓自是少不了一些進山想探究一二的人,結果有的回來了,有的沒回來,回來的有的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沒回來的,自然也沒再出現過。這一切的一切讓這座山更加的玄而又玄,但是也讓山下百姓慢慢的敬而遠之。
玄歸玄,生活歸生活,大多數的百姓誰也不會為了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研磨時日,日子始終是要靠柴米油鹽來過的,傳說終究歸於平淡。山下的一切還是那麼安逸祥和。
和山中的安逸祥和相比,玄化山倒是真有著仙人。玄化山雖然不是天下有名的洞天福地,但卻有著修行界正道龍頭之稱的玄化天宮,以前這玄化天宮還叫玄化宮,五百年前,第七代宮主正一真人,傳言領悟一代宮主所留的《元載真解》真諦後,修為一日千裏,就在玄化山約戰青冥界魔道龍頭赤魔宗主墨郃,一劍破了墨郃的《子午問天歌》,斬破其丹田,真元盡失,魔道第一人從此淪為路人,正一真人自是聲名大振,玄化宮更是一躍坐上正道門派排名的頭把交椅,正一真人成名後覺得玄化宮這個名字不夠大氣,加了一個天字,變成了今日的玄化天宮。
玄化山,主峰,元載峰,講經台。
這是玄化天宮一代宮主去世前給弟子講解《元載真解》的地方,後來每一代的宮主都會在這裏講經說道,引得不少其他門派的人來聽講。但是自從七代宮主正一真人破了這個規矩,不再公開講經說道,更加不會講解“元載真解”後,這裏的一切就都荒廢了。
講經台,是用修行界珍貴的“悟道石”鋪設而成的。說來可笑,這講經台在玄化天宮七代以前就是尋常青石砌成的一米來高的高台,也是因為正義真人成名後,有感這塊“爛”地方不符自己的地位,特地在魔道人士那裏“尋”來的,美其名曰替天行道。從此這裏也是修行界有名的地方,別的宗門找到塊“悟道石”誰不像寶貝一樣藏著掖著,誰會就這樣扔在這裏,好似誰都可以上去修煉一番,也是正一真人的地位和實力擺在那裏,不然早就像那位魔道人士一樣找地方哭去了。
這一日,講經台終於不甘寂寞,又一次熱鬧起來。
講經台上站著一位氣宇軒昂的少年人,頭戴鎏金鑲玉束發冠,一身柔軟如水的刺繡白衣,在修行界是年輕一代響當當的高手,也是這一代宮主靈一真人座下五弟子,崔子浪。他模樣長得十分俊俏,隻是長了一雙鷹眼,感覺不是很正,左手持著一柄渾身散發著寒光的長劍,就這一身,無論走到那裏,想來都是焦點。而他對麵站著的那位粗布麻衣的灰衣人就顯得不那麼拿得出手了,披散著一頭灰白的長發,歲數應該不小,眼大而無神,可能是因為終日不見太陽,臉色也顯得格外蒼白,雖說手中也拿著一柄透著點點寒光的長劍,但是怎麼看都不是那個架勢,怎麼看都是一鄉野村夫。
場下眾弟子嫌有知道那灰衣人姓名的,更不知道他為何站到台上,要不是那宮主親傳弟子都沒發話,估計早就被他們給轟下去了,笑話,是什麼人都可以和崔師兄站在一起的嗎?兩人雖說都提著長劍,看這樣子,還要較量一下,真不知道他為什麼有這個勇氣。
講經台東麵有一亭子,主位上坐著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兩邊各坐著四位長老,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玄化天宮這一代的宮主靈一真人,麵色紅潤,頭上戴著一頂紫金檀木冠,身上穿著一件白色道袍,用深海冰蠶瀕死之際吐出的生命中最珍貴的黑絲在背後繡著一個太極圖案,道袍時不時發散著些微金光,這是初代宮主傳下的靈虛道袍,後經七代宮主正一真人的祭煉和加持,繡製背後圖案,基本能抵擋“曉陰陽”功力以下的攻擊,本來是金光四射的,但是這一代宮主靈一真人將這件靈虛道袍祭煉,讓金光內斂,可能是功力不夠,還是什麼其他原因,這件道袍並沒有將金光盡數斂去。
靈一似乎很在乎這場比鬥,但是好像盡量在克製著自己的某些氣息,周圍的氣場顯得不那麼平靜。亭外翠綠的槐樹葉無風自動,如果精通望氣之術的人在場,定能看到靈一頭頂元氣翻湧十分不穩定,似隨時都會爆發一樣,好像才經過一場惡鬥,身體受創,或者是修行走火,又或許是因為才突破境界,但是世人皆知靈一真人卡在“曉陰陽”這一境界已近百年,想來突破不是那麼容易,但如果是前兩個原因的話就著實令人納悶了,但是無論魔道還是正道,看到靈一現在的景象,都會來伺機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