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讓反思成為冠軍的早餐——關鍵時刻的總結能力(1 / 3)

古人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這就是說,看到別人的優點,就要設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樣的優點;看到別人的缺點,就要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缺點。也就是要求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不斷總結,使自己在關鍵時刻具有前進的動力。

★發現優勢,找出不足——總結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一錯再錯。所以,一定要善於反思,找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將其發揚出來,找出做的不對的地方並加以改正。這種反思的能力就是總結能力。

在企業中,很多人做事認真、負責,也有做好事情的企圖心。然而,麵對難題時,一個方法試了很多次毫無成效,還是很有“耐心”地再來一遍。對於成效不彰雖不免心急,卻因不知“該變通”,或“如何變通”,隻能幹著急,或是期待有一天奇跡會出現。雖然有心把事做好,事情的進展卻甚為緩慢,殊為可惜。事實上,此現象的根源,就在於缺乏總結能力,無法“及時”、“自動地”提醒自己,該另尋他法了,不能一味地走在老路上。

一個身體強壯的年輕人到伐木廠去應聘伐木工,老板看他身體壯實挺適合幹這個,就讓他留下來了。第二天這個人很早就起床,一天下來伐了20顆樹。老板誇獎他:“你真行,你是我們這裏一天伐木最多的人。”

第三天這個工人起的更早,但是一天下來伐了17顆樹,不過老板說:“17顆你也是最多的了。”第四天這個工人起得更早,結果到最後隻伐了15顆樹,老板說:“15顆你也是最多的。”

這個工人開始疑惑了:為什麼我每天伐樹的數量逐漸下降呢?老板就問:“你的斧頭磨了嗎?”這個工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斧子鈍了的緣故。可見,抓住問題的關鍵才是提高效能的重要方法,這就要求人們在遭遇瓶頸時,應該及時思考和總結,帶來改變。

總結,其實是一個將零散的、過程性的點點滴滴進行整理的過程,是將其係統化的過程。沒有總結,這些點點滴滴,隨著時光的流逝,會變得逐漸的模糊,甚至生疏。沒有總結,本該閃光的東西,會被瑣碎的東西掩埋得越來越深以至無法挖掘。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腦海裏都充滿著無數閃光的人生寶藏,往往由於總結的缺失,而我們自己全然不知。

總結,其實也是一種反思的過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反思性的總結。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也是強調總結反思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了“三省”,就沒有了了“隨心之所欲”,沒有了總結和反思,“吃一塹”還會再“吃一塹”,不斷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從理論上講,反思性的總結就是一個元認知過程。元認知過程,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品質、行為方式、價值觀念進行監控的活動,使自己的思維、思想和行為處於自我監控之下,不至於讓它背離業已形成的處事規則太遠。由於衝動而做出無法挽回行為的人,往往是由於元認知能力缺乏導致的,所謂的行為失控、思想混亂、腦子一片空白,就是元認知能力喪失的結果。

經驗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是由實踐證明了的結論。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為重要,而要改造世界就必須善於總結經驗。經驗不僅意味著我們的過去,同時也昭示著我們的未來。總結經驗就是把實踐中零散的東西係統化,感性的東西理性化,曆史的東西現實化,外麵的東西本土化,從中發現帶規律性的東西,用以指導新的實踐。

善於總結曆史的經驗。曆史是一麵鏡子,是最好的教科書,其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成功的光輝典範,也有失敗的慘痛教訓,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汲取。當然,總結曆史經驗教訓,既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能隨意地否定一切。對待曆史的失敗,應著重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曆史條件和思想根源,弄清失敗的真正原因和關鍵因素,吸取教訓,避免重犯;對待曆史的成功,應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成功的製勝法寶,結合實際認真吸收和消化,用以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