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情緒自我管理課:從A麵到B麵(2)(1 / 3)

這意味著,我們的情緒處理邏輯在很多時候會犯錯--時而讓你幫助別人,時而又控製你讓你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人們在工作中缺少了互相照應的默契,與上司和同事的關係變得緊張;在生活中又冷落了親人,疏遠了朋友,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冰冷,心裏的糾結就像一個死扣,越係越緊。當它緊到一定程度,我們的心靈就會走向一個難以逆轉的方向。

所以,一定要有情緒管理。而且,對過去的已經不合時宜的情緒處理邏輯,一定要懂得怎樣扭轉和顛覆,讓它重新平衡起來。

顛覆A:關注消極的結果,而不是引發消極的因素

如果你總是盯著“誰讓你變得消極”這樣的問題,你會發現問題越來越嚴重。它意味著你的心中充滿了報複和問責的思維,在知道是誰害了你以後,你要做的往往是“讓他也嚐嚐這樣的下場”。關注消極的結果,表明我們要看到消極情緒對自己的傷害,然後說服自己遠離它。隻有看到傷害,才知道怎樣躲避傷害。

顛覆B:控製野心和欲望的最好方法,是關心你“失去的部分”

過於亢奮的情緒經常出現在我們得意忘形的時候,人們因為野心的部分實現而走向積極情緒的極端。這時欲望的傷害也降臨了。物極必反,許多成功者都是在這時候突然走上了下坡路。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擁有太多的野心,與其去跟欲望本身搏鬥,不如去看看你到底失去了什麼--例如那些成功的野心家在家庭和親情方麵的缺失。然後問問自己:“我幸福嗎?”你就得到了最終的答案。

適應新的邏輯,不等於完全改變舊的邏輯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自己,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人們都有自己的個性,也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完全抹除過去的印跡,把自己建造成一個全新的但又完全陌生的生命體。同時,我們又麵臨融入社會的任務,社會很大,每一個人都隻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在中間取得平衡--保持個性,同時又適應社會。

所以,適應新的規則,不等於完全消滅舊的規則。過去,我們固執和堅持,絕不向現實妥協,即便撞得鼻青臉腫,也高唱理想之歌前進--事實上卻成了沒有意義的孤家寡人,直到有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是錯誤的,卻已沒有挽回的餘地。現在,我們隻需從現在開始,及早行動,學習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適應那些無法改變的環境。那麼,心情改善了,我們就能改變結果。這種改變,既是痛苦的,又是必須做到的。

改變自己的缺點--提升人生基本麵;

改變自己的壞習慣--發現正確的人生方向;

改變自己昨天的思考方式--提高內在力量以及改善我們的行為方式。

當這三種改變同時發生時,我們的情緒機製才得到了改善,你才能改變生活境遇,擺脫貧困,擁有樂觀,變得積極起來。你的人生才可以從失控走向有序,從悲傷變得幸福,並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這幾年,在ONG公司的大廳內,始終掛著一條橫幅,上麵寫著: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你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這是我對員工的期待,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激勵。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說雖然大環境很難改變,但小環境是可以改善的。從現在起,建立這樣一個信念吧!這是我們唯一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也是力所能及的偉大之舉--還有什麼比成功地改變自己更“成功”的事業呢?人們總是在說性格決定命運。是的,性格很重要,但性格又是什麼,它通過什麼方式來表現呢?在生活中,性格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變得自動化和習慣化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例如,我們行為的90%以上都是由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決定的,有的人整天渾渾噩噩,有的人則專注力十足;有的人愛發脾氣,有的人則極為冷靜;有的人做什麼都是半途而廢,有的人則能夠堅持到底,從不放棄。它是我們性格的映象。因此,在相同的社會環境下,不同的人人生境遇也就出現了極大的差別,正是由這一點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