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故吏門生遍於天下,政治影響根深蒂固,再加上袁紹青年時期就樂於結交各個層次的英才,個人威信很高,後來又被推舉為討伐董卓的盟主,但你要說他很有才也不是,沒能力吧!早年有混的很好,實在是很奇怪。
當然你說這個人他一點能耐和個人魅力都也沒有那也不符合事實,他要是一點都沒有的話他怎麼弄出這麼大動靜來呢?應該說袁紹這個人其實還是有本事的,也是有魅力的,他最大的成功在於他利用他家族四世三公的這樣一個政治資源,把袁氏家族的事業推向了一個頂峰。這是袁紹了不起的地方,他沒有像普通的富二代官二代一樣躺在父輩的成就上吃老本,他是在祖輩父輩開創的基業上發展壯大了,袁紹的最後的成就、名聲、地位都超過了他的父輩和祖輩,這是袁紹了不起的地方,需要肯定的地方。但是他在關鍵時刻卻表現出愚蠢、固執和狂妄,他的愚蠢、固執和狂妄是三位一體的,他因為愚蠢而固執,因為固執而狂妄,又因為狂妄而愚蠢。他狂妄,所以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所以他固執;因為他固執,他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他愚蠢;因為他愚蠢,他不知道自己的分量,因此他狂妄。所以袁紹的失敗歸根結底是為人的失敗,做人的失敗,性格的失敗。
那麼袁紹的性格是什麼呢?內心分裂。袁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荀彧則說他“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袁紹這個人表麵上看起來**儒雅,風度翩翩,和藹可親,寬以待人,但是骨子裏麵是猜忌別人的,是忌妒別人的,是刻薄、尖刻的,狹隘的,他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風光,容不下別人比自己聰明,受不了別人比自己正確。他為什麼要打我?因為那時我比他風光啊,奉天子以令不臣。他為什麼要貶沮授?因為沮授比他聰明。他為什麼要殺田豐?因為田豐比他正確。
他從官渡兵敗回鄴城的時候,袁軍將士都捶著胸脯說,天啊!如果田豐在這兒,我們怎麼會落到這個下場啊?這個話傳到他耳朵裏,他受不了,他就問逢紀,說田豐在鄴城獄裏表現怎麼樣啊?他窩裏鬥又開始了,逢紀說,田豐聽說主公打了敗仗,幸災樂禍,拍手大笑,說這下可證明他最英明了。結果袁紹回到鄴城,第一件事情殺田豐。其實沒有逢紀的這個小人的這些活,袁紹也是要殺田豐的,這點田豐早就預料到了,所以田豐說這一回我死定了,然後田豐有一個解釋,他說為什麼呢?如果這回我們打了敗仗,我們主公一高興說不定就把我赦免了,因為他是勝利者,勝利者是很寬容的,而且還可以把我這個意見錯誤的人做個反麵教員,帶在身邊到處炫耀啊,你看我打勝了吧,這個小子老說我打不贏的;而這一回他打了敗仗,他一定惱羞成怒,他一定會拿我出氣,所以我這一回是死定了。田豐估計得完全不錯,果然被殺。我們現在隻要把這件事情和我戰爭之後的表現比一下就知道了,我是打勝了仗還要來感謝那些提意見要他不打這一仗的人,我是勝利歸功於他人,失敗歸責於自己;袁紹是勝利歸功於自己,失敗了遷怒於他人,拿人家的腦袋來給自己出氣。請大家想一想誰該勝,誰該敗?甚至連袁紹的老婆都不是東西,袁紹死了以後,他屍骨未寒,他老婆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袁紹的五個小老婆全殺了,說就是你們這些狐狸精,害得我老公死於非命。殺了還不說,還要毀容,為什麼呢?說不毀容的話你們到地下又見到我老公,你們又**他。所以袁紹這一家子就是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