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子初立(1 / 2)

尊崇眾位讀者大大和編輯大大的建議,以及本人認為這還算是一個值得一寫的題材,為了避免本書最終落了個太監的可憐下場,小弟痛定思痛,經過幾天的潛心學習和研究後,決定把本書推dao重寫。

希望各位兄弟能夠繼續支持小弟!

===================================================

“乾兒,打今兒起,你就不要再住中山郡王府了,朕主意已定,立儲之事就不必再議了,冊封皇長子李承乾為太子。”

當李承乾悠然轉醒,掙紮著從床榻上的爬起來的時候,這便是他所聽到的第一句話。至於這一句話到底地意味著什麼,因為連續多日的昏迷,他的腦袋顯得有些不太靈光,一時間沒能做出任何的反應。

可是他糊塗歸他糊塗,並不能代表此刻在這間屋子裏其他人也跟著糊塗。李世民剛才所說的這番話,對其他人所帶來的震撼效果,絕對要超過此時腦子中一片糨糊的李承乾。因為,這句話關係著大唐帝國幾十年後的興衰榮辱,關係著此刻站在這間屋子裏所有人,以及他們的子孫及其家族的榮華富貴。

好在時任吏部尚書的長孫無忌反映得快,三步變作兩步衝到近前,便對長孫皇後和李承乾兩人連聲提醒道:“快,還不快快謝過天恩啊。”

長孫皇後本就是一個聰慧之人,隻不過事關自己親生骨肉的未來,剛才有些走神罷了。此刻經自己哥哥的提醒,自然是急忙拉起寶貝兒子跪倒在榻下,一同高呼:“臣妾(兒臣),叩謝天恩。”

這邊李承乾稀裏糊塗的跟著一位漂亮女人一起,向著一位身著龍袍之人磕了頭,謝了恩之後。關係著國之根本的立儲大事,便就這樣定了下來。

這時候李承乾雖說還有些迷糊,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兩人,卻為此喜上了眉梢。自古以來便母以子為貴,雖說自己身為六宮之首,皇後之尊,母儀天下,可這畢竟隻是當朝的事情。如今自己的兒子如今當了太子,自己的這一輩子也就算有了依靠。

同樣的,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如今身為吏部尚書,再加上自己的妹妹貴為皇後,雖說已是恩寵無雙,可這畢竟僅僅隻是自己一人的榮華。如今自己的外甥被立為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帝,那麼自己的子孫也就算是有了依靠。

當然,有人歡喜自然也就有人憂。與長孫兄妹在一旁高興相對應的,則是封德彝和岑文本兩人失魂落魄。作為朝中人盡皆知的長沙郡王李恪所倚重的兩人,自然是十分希望這個太子之位能夠由他們所看好的李恪來出任。

在他們兩人看來,長沙郡王李恪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工,都要遠遠優於皇長子李承乾。當今天下正危機四伏,需要一個可造之人來做儲君,而李承如在他們兩人的眼中,準確地說甚至是在絕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一個怯懦如雞,文武不修的皇子。把大唐的江山社稷交到這樣一個人的手中,實在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無奈李承乾福大命大造化大,羅藝不單沒有殺了這個小子,還讓他從殺人魔王羅藝的軍中逃了出來,如今聖意已決,太子一事哪已是萬萬不可為了。

看著封德彝和岑文本兩人失望的模樣,同時也可以說是處於平衡朝中勢力,以及自己這兩個寶貝兒子之間的關係,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又跟著下了一道聖旨,同時冊封長沙郡王李恪為蜀王(實際好向是封為漢王,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又被改封為蜀王,因為我不打算寫這方麵的情結,為了方便在這裏就直接封他為蜀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