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韓信論項羽(2 / 2)

“而且,秦軍每到一地,不僅對百姓秋毫不犯。平複亂軍後,還想方設法安頓當地百姓的生活,百姓無不期盼著秦軍的到來。陛下何愁敵人不被誅滅,何愁天下人不臣服。

“況且,項羽不能任人唯賢,部下將領並不都是驍勇善戰,受到士兵們擁戴的人,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為削弱。現在,臣敢說,隻要陛下號令一聲,起兵伐楚,楚地即可收服。”

一聲令下即可收服楚地,當然有些誇大,但韓信說的基本符合事實,條條是理。趙政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果然如此?!”

“臣不敢妄言!”韓信一本正經道。

他立即向趙政提出自己的戰略思想:先平定北方的趙國和燕國,鞏固後方後,再渡過黃河向東掃除韓國和齊國,向南絕斷楚軍的糧道,最終與滎陽、大梁的大軍形成對楚軍的戰略包圍。

又請命親自率領三萬新兵出戰北方的趙國和燕國。

不日,趙政令韓信為統帥,周勃為副將,率領三萬新兵立即進伐趙國。

原本趙政想讓陳平隨同韓信一同出戰,但為了考驗自己“稀裏糊塗”授命的上將軍韓信的真實才幹,最後換成了武將周勃。

周勃,卷縣(今河南新鄉市原陽縣)人。

他天生孔武有力,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原本隻是禁衛軍的一名普通士兵,在二世登基大典上,他身先士卒擒拿反賊趙高兄弟倆,才得以論功進爵,擔任禁衛軍的副將。

禁衛軍將士雖是絕對的忠誠可信,但與長年累月在外南征北戰的將士相比,實戰能力明顯不足。

如今朝廷將才匱乏,趙政便想讓這些以往僅負責守衛都城,沒有多少作戰經驗的禁衛軍將領出征參戰,希望從中發掘可造之才。

在韓信被拜為上將軍後,周勃就被任命為韓信的副將,一直協助他招募訓練新兵。

韓信和周勃率領三萬秦軍,日夜兼程,很快就從關中渡過黃河,抵近趙國邊境的井陘。

井陘是連接太行山脈東西兩方的一條天然孔道。

太行山脈由北向南迤邐而來,層巒疊嶺,幾乎阻斷了東西之間的交通,硬生生將北方廣闊的土地分隔開來。西麵原是魏國的轄地,現已被秦軍收複,東麵就是此次進伐的目的地趙國。

這條天然孔道則把太行山東西兩方廣大地區連結起來。

天然孔道兩邊石壁峭峽,蜿蜒數百裏見不到頭,像羊腸一般狹窄,隻能容下單匹戰馬通行,極為險惡,卻是秦軍進伐趙國的必經之路。

井陘是趙國的天然屏障,險峻無比。如果趙國屯兵井陘東口處,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戰,別說是區區的三萬人,就算是舉全國兵力,也難以輕易攻入趙地。

韓信對此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