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蒙毅等驍勇善戰的將領慘死,使他失去了與敵人作生死搏鬥的雙手。他忍痛斬殺了李斯,幾乎又讓他失去了大腦和心智。
還好,上天不滅他的大秦帝國,給他留下了忠信可靠的大兒子扶蘇,還讓他得到了智謀過人、神機妙算的張良,也發掘出有智有勇的章邯將軍。隻是,章邯心機過重。他不敢付予章邯過多的兵權,寄予再次掃滅六國的重任。
他多麼需要一個像當年王翦將軍那樣武才空前絕後,又忠信可靠,堪當此重任的人啊!
此前,我們多次提到王翦將軍,知道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現在,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王翦這個人。
王翦,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武功可謂蓋世無雙,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一生征戰無數,先後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消滅燕國和魏國,又集中秦國絕大部分兵力一舉攻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始皇帝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因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始皇帝尊為師,是秦帝國中唯一善始善終的武將。
當然,這樣的人是舉世無雙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不能有幸遇見,趙政也有信心最終能夠戰勝所有的敵人,隻不過這個過程會是相當的艱難和漫長……
當然,他何曾不想盡快掃滅六國亂軍。自從蒙恬被害,駐守上郡的三十萬秦軍調入關內參戰後,漠北的異族就一直蠢蠢欲動,三番五次地騷擾侵占邊疆地區。
如果中原戰事無休止地持續下去,一旦異族發展壯大起來,將後患無盡。
他對此憂心忡忡,但卻無可奈何,無能為力,暫時隻能依靠留守在邊疆的那些老弱病殘的士兵,舍身抵禦入侵的異族……
他這麼一想,內心的煩亂很快就平複了下來。
可一條突如其來的懷消息,讓他難以置信,猶如遭受了五雷轟頂,又氣又惱——函穀關的守將突然稟報說軍師張良趁著夜色,獨自騎著一匹快馬出關去了,恐怕是逃跑了。
晴天霹靂。他不敢想象這會是真的,他是多麼的賞識張良,多麼的尊重張良,甚至已經把張良看做大秦帝國再次崛起的希望,可張良卻選擇了離他而去。
或許張良確實有急事出關了。可到底會有什麼急事,連向他稟報一聲都來不及呢?唉!就算他此前沒有聽從他的勸說,執意深入楚地發起全麵進攻,也不至於非得離他而去啊!
可是,在秦軍從楚地兵敗回撤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逃亡,甚至有不少將領投靠楚軍去了。為什麼張良就不能投靠楚軍去呢?這都怪他沒有尊重他的意見。這些能人都有一副“此處不用爺,自有用爺處”的秉性。
後悔已經來不及。趙政在沉痛和反思中度日如年,用心期盼著。一天接一天過去了,他始終抱著張良會回來的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