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陪葬的稀世珍寶(2 / 2)

九鼎,是大禹建立夏朝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以一鼎象征一州,鼎身上鐫刻著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成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政權統一的象征,也就有了後世華夏九州之說。

十二金人,是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盡收天下之兵器所鑄成的十二個大銅人。十二金人仿外族人鑄造,身著外族服裝,每個都不一樣,最重的有八十萬斤,輕的也有三十萬斤,個個渾身鐫刻著由李斯撰文,蒙恬書寫的銘文。十二金人代表天下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又代表統一的大地,寓意著“天下一統”。

黃金鳧雁,顧名思義是用黃金作成的飛雁,不僅栩栩如生,而且製作精巧,據說能夠像真的大雁一樣在天上飛翔,最受始皇帝的喜愛,常常對它愛不釋手,但至今卻未有人曾見過其展翅高飛。

……

這些稀世珍寶都是幾經戰亂和曲折,最終才從全國各地彙集到帝都鹹陽,平時擺放於宮內供始皇帝欣賞、玩耍,但天下之人無不對它們垂涎三尺,隻是懾於始皇帝的神威,才不敢隨便亂來。

現在始皇帝一死,很多人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動,其中不乏趙高這樣的宮中權貴,都想方設法想把這些珍寶占為己有。

李斯心裏非常清楚這一點,知道要讓這些帝國的稀世珍寶隨始皇帝永遠的深葬地下是件談何容易的事。他不僅要防範一些普通官員順手牽羊,更讓他憂心忡忡的是,他還得重點防範他的合作者——趙高的強行掠奪。

李斯打算先下手為強,在這些珍寶被掠奪之前,提前將它們運入皇陵主墓室去。至少在那裏,除了陵墓監工章邯之外,天下再沒有一人能夠輕易進入。

可是,每次趙高都能掌握先機,這次也不例外。等李斯連夜趕到宮中,準備運走這些稀世珍寶的時候,除九鼎、十二金人等龐然大物之外,隨侯珠、黃金鳧雁等早已落入趙高之手。

李斯對趙高的強盜行為簡直是恨之入骨,他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已經不顧忠信和名節,與趙高沆瀣一氣,造偽詔、立胡亥,又殺扶蘇、除蒙恬,心裏早是萬分愧疚於始皇帝。但現在,趙高又要從他的手上奪去陪葬始皇帝的珍寶。

他實在是忍無可忍。這次,他不想再一味的遷就趙高,就算是豁出去,搭上自己的一條老命,他也要讓趙高把隨侯珠、黃金鳧雁等拿出來。

出了鹹陽宮,李斯一個人孤零零的騎在馬背上,仰首凝望著夜空中點點繁星,思忖良久,突然“駕”的一聲,策馬直奔趙高府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