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帝(1 / 1)

司寇巍乃仁孝帝司寇晸之第九皇子,寧氏所出。本非太子人選,但因大皇子,四皇子結黨亂國,二皇子偕同嬌妻隱居深山,三皇子早年因病早逝,六皇子軟弱無能,仁孝帝別無選擇納他為儲君。

帝王終是多疑,仁孝帝安排了四位文武雙全的大臣伴隨他左右,意是輔導,實乃監視。為防外戚參政,仁孝帝大義滅因,誅了寧氏九族,甚至連一個月大的嬰兒都不放過。可是終究是防不勝防,仁孝帝做夢也想不到造反的竟會是八公主司寇莘。無奈仁孝帝已衰老,又惡疾纏身,當叛軍擊破南城,一怒之下斷了氣,死不瞑目。

仁孝帝駕崩後,十八歲的司寇巍隨即登基,年號“仁承”。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麵對皇姐的威脅,年輕的仁承帝出乎意料地鎮定。他先派人偷糧草,後命年少便以軍事奇才而聞名的康大將軍二公子,康少為,出兵。司寇莘錯在輕敵,低估了仁承帝,畢竟他年幼時並沒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在沒了糧草和掉以輕心的情況下,叛軍慘敗,八公主司寇莘被活禽。仁承帝切其舌根,挖掉雙眼,吊死在南國京城最高的建築,太陵鍾樓上。以其淒慘的下場告示天下帝王的權威。至今,這事仍被老百姓傳得沸騰。

仁承帝登基第二年,連同多位輔政大臣推翻前朝製度,實行新改革。仁承帝先把書院歸分為文,武兩類,正是實行五年義務教育。舉辦國考,每年選文武狀元各一位。接著,官家子弟,皇親國戚皆不可踏足妓院,違者重則發配邊疆,輕則重大五十大板。仁承帝命人把所有新製度刻寫在大理石碑上,屹立在皇宮及全國各地的衙門門口。龐大的改革轟動一時。

仁承五年,皇帝以國禮迎娶長公主,司寇藕蓮,與前丞相,溫轍,之女①司寇氏。司寇氏受封仁德皇後,仁承帝賜予她龍鳳釵,更是親手為她戴上鳳冠。

同年冬,仁承帝再納驃騎大將軍賀隆之幼女,雨蘭,程丞相之二女,焉萍,王大學士之幼女,晴,及簡禮部尚書之長女,淑琴,為蘭貴妃,萍貴妃,晴妃,和淑妃。仁德皇後司寇氏入住曆代皇後的宮殿,長寧宮,蘭貴妃被賜永華宮,萍貴妃被賜延華宮,晴妃被賜元華宮,淑妃被賜明華宮。

仁承六年,仁德皇後之兄長,溫詠,一舉成名,摘下文武雙狀元的頭銜。仁承帝封其為丞相繼續其家父舊業,溫氏成為曆史上唯一出了兩位丞相的家族。

次年,蘭貴妃之父,驃騎大將軍賀隆,奪下西國邊境三大城市之一的利南。仁承帝大喜,賜予黃金萬兩,一塊風水好地,封其為定國侯,地位與溫丞相不相上下。

頓時,溫家與賀家隻手遮天。但因仁承帝冷落仁德皇後,獨寵柔弱美人蘭貴妃賀氏,令溫氏家族地位有所搖擺,賀家家族更是權傾朝野。民間傳言道天朝會出現第二位皇後。

===========================

天朝皇室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兒子跟隨父姓繼續香火,但女兒必須跟隨母姓。任何一位司寇氏的女人地位尊貴如同公主,因此,曆代許多和親公主雖有皇室血統,卻並非都是皇帝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