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強盛帝國(2 / 2)

當然,與此同時他們也成功的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整個大周的貨幣再一次的緊縮短缺,銅價、銀價也是一天比一天高了。

劉大炮又不得不與鑄幣局合作,以企業的名義發放債券,又將債券與幾個大城市的房地產項目進行綁定。

反正稀裏糊塗的,這東西就正在一點一點的充當了紙幣。

再之後又過了幾個月,官家的身體突然惡化吐血,遂決定在帝國設置一個丞相,以在不久的將來,輔佐他尚未成年的小太子治理國政。

至於這位丞相的人選,官家從善如流,開始廣泛詢問群臣的意見,當然,這其中最重的無疑就是劉大炮。

劉大炮則將這一權利再次下放,與官家商議了幾個候選人之後,便索性為這事兒召開了一次全體股東大會,美其名曰這事兒根據股票來決定,就和選董事長一樣。

再然後,孫盛忠並不怎麼意外的就高票當選了。

而劉大炮則幹脆拿著這無數的紙幣又跑到杭州造船去了。

再幾個月後,官家撒手人寰,新君即位,天下大權,已經盡握於孫盛忠之手。

然而孫盛忠卻畢竟又隻是從開封府尹的這個位置上上去的,又不是皇親國戚,其資曆和黨羽其實也並不怎麼豐盛,是純粹靠著公司在背後撐著他他才上去的,就算是想要強勢,也實在是強勢不起來。

說是傀儡吧,不合適,他肯定是有實權的。

然而說他是權臣吧,更不合適,至少他的決策如果和公司有衝突,那肯定還是公司說了算的。

然而公司又是劉大炮說了算,所以稀裏糊塗的,劉大炮還有了隱相的稱呼。

至此,其實君主立憲已經完成了大半,小皇帝將來長大之後就算是想把權力收回來,其實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再之後三年,劉大炮在杭州造船成功,與大食人合夥又成立了海貿公司,從其手中學到了最重要的牽星術技術和其多年航海總結經驗繪製的海圖。

再之後一年,距離大周不遠的倭國發現了大量的銀礦,一時間大周境內掀起了一股極為熱鬧的淘銀之熱,民眾們,股東們,職工們,紛紛出海湧向倭國。

最後一不小心,就把倭國給整成殖民地了。

海路的開辟又大大的刺激了海洋貿易,海洋貿易反哺國內的工業,讓大周的綜合實力節節攀升,同時又通過貿易大肆的流入了遼國。

遼國的新貴們也想參與海上貿易,然而無論是航運優勢還是內地工業水平他們與大周的差距實在都是差得太遠,正常的商業競爭實在是沒有優勢。

後來大家一琢磨,我們為什麼要自己搞貿易呢?

直接掏錢去大周入股不就得了麼?

然後,越來越多的遼國新老貴族擁有了雙重國籍,甚至其中不乏在開封、揚州等大城市安居的。

至此,所謂的和平統一,其實就已經算是見了點亮了。

一個無比強盛的偉大帝國,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