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中原大戰(1 / 2)

離著皇姑屯事件已經有了將近半年。日本憲政府借著尚可的經濟贏得了人民的支持,畢竟,哪個國家的百姓也不是生來戰爭狂,大多數人更關心的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

在一九二八年的世界,正處在戰後經濟的黃金時段,雖然再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但是又有幾人能夠看清呢!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那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間段裏麵,即使是有著軍國傳統的日本,那些後世以獨走著稱的軍人們,在無法得到大多數人民支持的情況下,也難以翻出什麼花樣。

張作霖為了爭取時間,最終同意由中日兩國組成聯合軍事法庭共同審判皇姑屯事件罪魁禍首。最終,這個河本第二被冠以“刺殺友邦元首”罪判處死刑,並在北京、奉天代表的監督下執行了槍決!

至此,曆史已經變得麵目全非!

在國內,張作霖逃過了皇姑屯一劫,並在對日外交中掙得先手,使得張作霖在北洋中的地位日益鞏固,包括吳佩孚、徐樹錚、段祺瑞、孫傳芳在內的一批;老北洋漸漸認同了張作霖“老大”的地位,北洋由袁世凱死後的四分五裂再次統一在張作霖旗下,使得北洋聯軍在前線節節勝利,而民黨軍隊則不得不退守長江一線,與北洋政府隔江對峙;另一方麵,在江西等地,工黨死灰複燃,到處揭竿起義,成一片星星之火的勢頭,讓民黨有些兩頭難以兼顧的感覺!

民黨為了撲滅後院大火,不得不從長江邊上調離了一部分主力部隊南下,張作霖則假裝沒看見一般,嚴令前線的張宗昌、吳佩孚等不得主動挑釁。如此,在1928年末到1929初的一點時間裏,北洋政府與南京政府維持著一種不戰不和的奇怪的對峙狀態。一時間,在中國大地上,除了工黨時不時的在江西、兩廣、貴州交界地搞搞農民起義的遊戲外,整個中國反而出現了一種辛亥革命以來難得一見的和平景象!

陝西的旱情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不過比曆史上好得多的是,張作霖提前發動了陝人填蒙的運動,大批的陝甘百姓被陸續遷移到了青海、內外蒙古數個行政省份。據保守估計,到二八年底,包括自行遷移的西北及其他北方各省民眾在內,總共有三百餘萬人遷出了陝甘,部分遷往四川、陝西、甘肅與青海、內蒙的交界地,更大部分遷往了新設立的外蒙古三省!外蒙古三省的人口由27年中蘇戰爭之前幾十萬人,猛增到了二百餘萬人!而據民政部估計,由於西北持續大旱,甚至有向中原河南等地滿蔓延的趨勢,不出意外,這個數字在29年底甚至會再翻一番,達到四到五百萬的規模!

張作霖在得到這份報告的時候,不由感歎,中國的人口真是恐怖至極,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三十年代初,南蒙古三特別省很有希望人口破千萬。如此的人口規模,即使是前世的那個孱弱的中國,蘇聯人也隻能望著蒙古興歎了吧!

除了轉移人口壓力外,東北大批的糧食不停的運進西北,平抑物價,解決幹旱帶來的糧食問題。雖然大旱有向關內蔓延的趨勢,僅憑借國內的糧食儲備漸漸無法應對,但是張作霖知道,眼看著那場席卷整個世界的經濟危機就要發生了。而首當其衝的就是糧食價格大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