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城外,荀彧和賈詡正帶著官吏和民眾夾道迎接。半年不見的遼東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外荒廢的土地已經大片大片的開墾出良田,路上運送物資的馬匹絡繹不絕。而城內的民房和府衙也進行了修繕,街道被拓寬了,可以容納10匹馬並排行進。“奉孝?”
“文若兄!”
我回來的小隊裏居然捎帶上了郭嘉,這讓荀彧十分意外,當年潁川書院的同窗由於黃巾之亂大半都失散了,想不到遠離中原千裏的遼東小城能見到昔日的同窗。
“文若兄,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是否有好消息告訴我呀?”
荀彧笑了笑:“在下正要向主公推薦2個人。”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國淵,字子尼,長於數據統計。我把他們都聘為從事協助荀彧處理政務。
現在遼東城已經初見規模,人口共計有8萬戶,民眾30萬,甲士5000人,丈量土地已初步完成,共計開發良田7萬畝。
回到府衙,我立即聚眾議事,現在要做的頭等大事便是征兵。這一點上荀彧也讚成,畢竟光靠他這5000家丁頂多就是看看城門,萬一真是遇上了戰事那隻有潰逃得份。我開始想念起並州軍了。奉先公的武勇,並州武人的彪悍。追殺十倍於己的敵人時所爆發出來的血性。。。
“主公?”一旁的郭嘉輕輕的叫了我一聲。
“哦,奉孝啊,你有什麼好主意嗎?”
“主公,訓練甲士乃是當務之急,主公切勿猶豫不決。”
賈詡也開口說到:“不錯,主公到遼東之後,屯田開荒,安撫流民,如今已有半載,深得民心。此刻若是振臂一呼定然應者雲集。”
“征兵一事簡單,以目前遼東城的男丁人口聚集數萬士卒不成問題。可這些人從未經曆戰爭,若是戰事一起,必然潰敗。想當年黃巾起義數月間便聚眾百萬,聲勢浩大,可這些烏合之眾一上戰場便投降潰逃,半年後便土崩瓦解。前車之鑒,難道不引以為戒嗎?”
“那主公之意?”
“兵貴在精而不在多,經過訓練的精銳士兵足以一當十。從流民中選取強壯者從軍,然後再從中挑選精銳。這些事情就麻煩漢升和興霸去處理了,另外我還打算興建一所軍官學校。”
“軍官學校?”眾人對這個新名詞感到很驚訝。
“所謂軍官學校便是培養校尉和將軍的學校。通過軍校考核的士兵便可獲得精銳的稱號,將領則能取得帶兵的資格。”
“那些未能通過考核的士卒呢?”
我想了一會,說:“我們可以成立城衛,野戰二軍。城衛軍主要由預備役和未通過軍校考核的士兵組成,負責日常遼東城的治安巡邏和守衛。野戰軍將是我軍的主力,由軍校訓練出來的優秀士卒充當中堅力量,我們還可以在軍校裏開設相應的兵種課程,諸如弩兵係,重裝步兵係,工程兵係,騎兵係,後勤保障係,水軍係和指揮係。這樣在野戰軍裏就可以組建相應的兵種。這樣由多軍種混編而成的野戰軍憑借著高水平的訓練和得當的指揮必定戰無不勝!”
一席話說得眾人兩眼發光。荀彧興奮的說:“果真如此的話,我遼東野戰軍必將無敵於天下,何懼北蠻和強鄰。”
“對了文若,工匠那邊你要多費心,開采出來的鐵礦優先打造兵器和鎧甲,還可以派人到中原多招募工匠,新建鍛造鋪,兵工廠還有造船廠和技術研發所。”
“造船廠和技術研發所?”荀彧越聽越傻,怎麼我出去一趟回來好像什麼都知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