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才計劃(1 / 2)

他叫荀彧,字文若。號稱“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鬱鬱乎文若。

這個人是不常為人留意的,他充滿智慧,手上卻沒有一把鵝毛扇可供上鏡;膽識過人,血雨腥風的沙場上又難覓他的蹤影;天生一個美男子,卻從來不像宋玉、潘安那樣將自己的陽剛壯美書寫上簡帛汗青,此外他還是那樣謙退沉穩,簡樸本分,不與人爭。

“將軍心憂天下,使我遼東百姓活命無數,荀彧代眾百姓謝過將軍大恩。”

“先生切莫折煞張遼,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況且我本來就是軍人,保護家鄉百姓乃是職責所在不敢居功。”

“若是大漢的官員都如將軍一般,豈容閹宦宵小掌權。且容在下直言,為避黃巾之禍,眼下自中原來的移民已有數萬人,加上原遼東人口還有將軍所帶之流民,小小遼東城已將近6W戶,20W人口。不知將軍有何對策?”

“請文若先生教我!”我虛心的說,人多了實在是頭疼的事情,最最麻煩的還是糧食不夠,以遼東小城要養活20W人想想就讓人覺得恐怖。不過眼前這人是大名鼎鼎的荀彧,他一定有辦法。

“大人過謙了,何不趁此機會招納流民,廣開土地?”

“先生所言即是,奈何張遼一介武夫,不通政事,遼東小城亦無大才,故而煩惱。”

“將軍切莫灰心,如今漢室衰微,朝綱不振,餓殍遍地。將軍為國為民,乃是大英雄之所為,我潁川荀氏一族願投奔麾下以盡綿薄之力!”

“不敢當,如此便有勞先生暫區主簿一職了。”真爽,果然好心有好報。荀彧這樣的天才居然會主動來投,真是做夢都會笑醒。

當下,我們三個人就遼東城初步的開發進行了探討。大批的勞動力可不能浪費,遼東城外圍的城牆已經修複完畢。在前世的記憶中,本溪和鞍山都應該在遼陽城附近,我派了N對在有經驗的工匠和流民組成小分隊經過地毯式搜索,很快便發現了大型煤礦和鐵礦。大隊的青壯年被我拉去挖煤,開礦山。重工業可是國之基石,在古代衡量重工業的標準就是煉鐵水平的高低。我不奢望這個時代的煉鐵技術有多麼進步,不過大批的鐵製品必將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城外的密林也被人們開墾出了一塊空地。香香在我的支持下重新建了馬場,在牧場有經驗騎士的幫助下,留下了300多頭健壯的鮮卑馬,其他的都分給工匠們托運各種物資。

李四那幫西涼鐵匠日夜不停的開工打造墾荒農具。我在城中又發出了招募工匠的告示,運氣不錯,20W人居然有100多個工匠,一下子就增加了50%的生產效率。雖然城內人口眾多,不過在遼東偏遠小城,東北平原上的大批大批荒地讓我一點也不擔心土地問題。結合目前的生產實際,宣布了一項政策:遼東城的原居民,中原避禍的勞動力,還有隨我一起來晉陽百姓和邊關的流民,從中平三年起(公元186年)都是大漢帝國的庶民,擁有遼東城的官方戶口,一律平等。國家擁有土地所有權,土地按戶口分配給人們耕種,嚴厲禁止土地私下買賣。第一年免稅,第二年起所有人口一年隻交一次稅,為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這條政策在人群裏引發巨大的轟動,荀彧深思熟慮之下也是擊掌叫好,這樣一來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眾多人口的糧食問題。而禁止土地私下買賣,則能有效的遏製土地兼並,緩解矛盾。糧食,資金,軍隊,人才。。。

太守府裏每天我都在頭疼這幾件事,糧食稍微有了點眉目,不過人口太多了還是很有壓力感,我不敢向關外買進糧食了,現在的糧價已經不是一個黑字了。恩,組建商隊到各地交易到是個好辦法。人才,人才。我突然發現我的隊伍裏極度缺乏奸商和內政人才。培養人才的最好辦法自然是興辦各類學校,可這也要資金啊。

軍隊更搞笑,荀彧的5000私兵居然成了遼東城的主力,而我從流民裏挑的壯實的青壯人口才不過1000號人,都是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新兵,他們隻是看起來比一般人強壯一些。當然牧場那裏還有絕對精銳的18主力騎士。盡管張遼懂一點軍隊的訓練,可我沒時間去做這個,畢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把手頭上的所有東西砸給可憐的荀彧還有賈詡我就帶上典韋走人了。香香本來鬧著要和我一起走,我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帶了一個累贅很危險。看著小丫頭委屈的快哭了,隻好捏捏她的瓊鼻再三保證,給她帶好玩的東西回來。

“文遠哥,你一定要早點回來呀。我一個人呆在這裏好無聊呀!”小丫頭可憐巴巴的看著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