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自南北朝始,就為朝廷所重視.
貞觀年間,唐太宗采納魏征之柬,在沿河原有渡口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擴建與增修.並以此為中轉站,集中地方閑暇物資,運往長安等城市要衝,以來增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
五代時期,群雄爭霸,黃河漕運更是成為中原朝廷的命脈,誰拒有黃河天險,誰便掌握了快速調動兵力和物資的能力.入主中原,指日可待.直至宋初,河運依舊繁忙.
天氣雖已入秋,黃河之水卻依然湍急.一伍長長的艦隊,張著滿鼓鼓的風帆,劃過寬闊的河道.
趙譜卓立運輸艦之上,極目眺望黃河兩岸。
此時天色已晚,在十艘巨大運輸艦的燈炷映照下,卻依然掩蓋不了天上星月璀璨的光輝.
趙譜年在五十上下,身形高而瘦小,手足頎長而幹枯,臉容古挫而有力,一對眼神深邃莫測,予人穩重智慧的印象.
這十艘運輸巨艦,名為運漕大艦,甲板二層,高達三丈,裝滿孟州運往卞京的物資。
秋風瑟瑟的吹動,艦群以快似奔馬的速度,朝黃河下遊汴京開去。
趙譜目光落在岸旁時而冒出的燈火,任由紫堇披風在冷風中獵動.
站在他身後的殷兵,油然道:“半夜可抵京都,刺使今趟若能說服晉王,當可了我們兄弟一樁心事.”
趙譜嘴角逸出一絲苦笑,淡淡道:“趙匡胤得了天下,靠的還不是我們這些人效的死命,如今天下已定功成業就,卻把我們這班老臣元勳撇於一旁,實在教人失望!”
殷兵感慨道:“想當年,師傅他老人家,為趙家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最後卻遭了趙匡胤的毒手,慘死於泰山之顛,叫人心寒啊!”
趙譜想及師傅死的慘烈,競止不住心中狂湧的怨氣,滄桑的臉龐,劃過兩到濁淚。他冷哼一聲,低聲念了趙匡胤的名字。
早年,趙譜便拜在師傅聖尊門下,是為聖尊大弟子。他除了對聖尊的教誨心存感激之外,更是懷有無比的尊敬.
他冷冷道:“姑且不論師傅的血海之仇,就是單說私怨,我也絕對不會輕易罷休!”
五年前,辛文悅逼死柴宗訓,趙匡胤居然不念當年周世宗的栽培之恩而殺其子,還刻意包庇自己老師。
這讓受過周世宗知遇之恩的他,實在看不過眼,前去與趙匡胤理論,他居然就此罷免自己相位,甚至還要他的命!要不是聖尊出麵,自己這條小命也早玩完了。
殷兵眼神中閃過一絲狠毒,毅然點頭道:“這次行動,不成功便成仁!”
他本是孤兒,全耐聖尊收養,還收他為徒,教他識字練武。再造之恩,無以為報,隻能已區區血肉之軀,來換得師傅地下瞑目。
此時趙譜身上的血液,早已沸騰起來。
血衣衛第一高手倉樂,領著十多名武藝高強的手下,沿著黃河催馬疾馳,驚碎了河岸旁的寧靜。
在深夜皎潔的月光中,河麵上波光粼粼,特別美妙.
麵對如此美景,倉樂卻無心欣賞,他的心神緊係在懷內的那封書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