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戈壁
從峰巒重疊的賀蘭山北麓到茫茫無際的的黑水流域極目睛空,浩浩無際,雲山渺遠,大漠蒼茫,礫石侵天涯蜃樓映亂峰,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阿拉善翰海戈壁。
戈壁,蒙古語意譯“難生草木的土地”。阿拉善地區的翰海戈壁,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質時期,這裏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這裏的地勢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於上升幅度比較緩慢,再加上這裏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山嶺阻隔,氣候幹旱,河流很少,侵蝕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輕微,一直保持著廣闊平坦的高原,土壤大部分含鹽堿和石灰,有機物含量低,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形。在賀蘭山以西,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兩側,河流運行積極,形成了大片礫石為主的衝積扇。下部地帶的土質較粘,地下水位低,鹽堿為害嚴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
阿拉善高原處賀蘭山以西,夏季風很難到達,為幹燥的非季風區,再加上南邊有高大的青藏高原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濕潤氣溫的進入,從高原上下來的幹熱氣流,及阿拉善高原周圍高地環繞,致使這裏水稀少,日照強烈,冷熱劇變氣候異常幹旱,幹燥度在4.0以上。地表植被非常稀疏,地麵大部裸露,再加之地處高空西風環流區,冬春多大風天氣,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很強烈,強大的西北風常將高原地麵上的細士攜卷而去,在古岩床上隻留下薄層粗砂和礫石,這就形成阿拉善西北部的廣闊戈壁。
阿拉善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麵積不大。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麵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麵積廣大,分布範圍隻要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力、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