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3)

1992年12月,一切都糟糕透了。

追隨者棄他而去,朋友不再信任他。曾經對他寵愛有加的媒體也大肆批評。他的錢用光了,一大筆財富就這麼揮霍殆盡。過去的幾年,他賺了好幾億美元,而如今,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短短幾個月內,什麼都沒有了。他20多歲時,腰纏萬貫,享譽全球,如今他三十幾歲了,卻成了什麼?過氣人物?是個一時走運、沒法從頭再來的家夥?或者是由於傲慢自大而自毀前程的落難英雄?

他發誓要證明自己,年紀輕輕在蘋果公司取得的成就絕非僥幸,董事會把他踢出公司是錯誤的決定。他完全可以再立門戶,創建另一個大公司,再一次用革命性的產品改變世界。但是,經過7年的痛苦掙紮後,喬布斯新投資建立的NeXT公司迎來了在美國商界令人震驚的慘敗。蘋果公司1天賣出的電腦數量比NeXT公司全年賣出去的都要多。NeXT公司揮霍資金,造成巨大虧空,似乎所有人都離開了這家公司:銷售經理、他的得力幹將市場部負責人,甚至就連當年一起投資的5個創始人也走掉了4個。

喬布斯自己也差點放棄。他告訴朋友,自己考慮過徹底放棄,“金盆洗手”。無論從精神方麵、心理方麵,還是經濟方麵來看,史蒂夫都處於懸崖邊緣,處境岌岌可危。他覺得自己進退兩難,如果放棄了,就等於承認自己無法從頭再來,無法獨自幹出一番事業,就等於承認之前的成功或許都是靠運氣取得的,這麼一來,史蒂夫又覺得顏麵盡失。

在舊金山灣海濱NeXT公司總部的會議上,史蒂夫望著人越來越少的行政團隊,那些留下的殘兵敗將,用痛苦而又欣羨的語氣說道:“這裏的每個人都可以離開公司,我自己除外。”

1993年2月10日,NeXT公司宣布關閉自己的工廠,停止計算機業務,還裁掉了大部分員工。第二天,一家報紙的記者來到NeXT公司總部采訪史蒂夫。她開門見山地問道:“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NeXT公司徹底失敗了?”

史蒂夫趴在桌上,把頭深深地埋在雙臂裏。

然後,他用手指揉了揉太陽穴。

“我不想接受這次采訪了,”史蒂夫淡淡地說道,“我不想接受這次采訪了。”他看起來不堪一擊,沮喪絕望,還有些孤僻冷漠。

他站了起來,走出房間。

那幾個月,史蒂夫一直心煩意亂。他失敗了,這對他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讓他痛苦不堪,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1993年5月25日,史蒂夫計劃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舉辦的NeXT公司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他想談談振興這家公司的計劃。那天早上,《華爾街日報》用頭版報道了史蒂夫,報道的內容無疑給了他殘酷的一擊。報道是這麼寫的:史蒂夫“從巔峰跌落,一蹶不振”,他“奮力掙紮,想證明自己仍然在計算機業舉足輕重”。

史蒂夫準備登台麵對1000名觀眾之前,公關負責人和他碰了麵。

史蒂夫已經讀過那篇報道了。

“這還不算最糟糕的呢,”公關負責人說道,想盡力緩和一下氣氛。

“是啊,”史蒂夫愁眉苦臉地說道,“你又不是我。”

NeXT公司的裁員過程十分艱難。300名員工離開了公司總部,空出來的地方看上去像一片荒原。許多回收商和二手家具交易商來到NeXT公司的工廠,競價買走了剩下的東西。他們出價買下了上百樣攤在水泥地上的拍賣品,還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下了椅子、垃圾桶、碎紙機和超大顯示器。這不禁讓人想起電影《公民凱恩》(Citizen Kane)中的鏡頭,顯要人物垮台後,財產要麼被搬上車運走,要麼就被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