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降生(1 / 2)

縈繞著無盡的哀愁.空氣裏氤氳的氛圍.彌漫著血腥的氣息.揮散不去的陰霾.似是化不開的濃墨..他的降生打破了以往的寧靜,詭異的影子.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怒放的紫琳秋間道.她在笑...............................七彩霞光隱隱在雪穀中閃爍,似是要將雪穀這萬年不化的禁律打破。四周萬籟俱寂凜冽刺骨的寒風在穀底撕心裂肺的怒吼,震的雪崖不時發出‘嗤嗤’的落雪聲,更增添了雪崖的深鬱。奇怪的是,雪穀的頂崖本應該搖搖欲墜,此刻卻波瀾不驚,一片祥和與雪穀的刹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七彩霞光正是從此處傳出,隻見一顆似是紅卵的精元緩緩升起,在黃昏柔和的光圈中,慢慢裂開,一律金色的光柱從裂縫中射出,隨著裂痕不斷擴大,更多的光柱迸了出來,仿佛神祗在生一般宏偉瑰麗,此時,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徹底打亂了穀崖的寧靜。原本隻是‘嗤嗤’落雪聲竟演變成排山倒海式的滑坡,‘轟隆’‘轟隆’的萬匹白馬,勢如破竹般奔向穀底,毀滅性的吞噬了一卻,把天也照亮了。天與地在此時已經分不清楚了,一派的雪白,一樣的晶瑩,唯有天邊若隱若現的金色光環勉強把天與地分割開之後又是一片死寂。不遠處一雙清澈明眸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是被這磅礴的氣勢嚇住了,忘記了哭泣。崔玉般的鼻翼,玲瓏的小嘴,眨巴眨巴的像是在回味著什麼...白嫩的小腦袋上淘氣的盤著少許雪柔,眉宇間一道銀白色的梅花烙印格外顯眼,白玉晶瑩的身體好似雪的結晶一般純淨.....................雪穀的異常引來了身在北冥山采藥的一名老翁,本應是被長埋雪底的他,因為聽見了嬰兒的啼哭聲,心生憐憫,於是奮不顧身的衝向雪崖卻奇跡般地躲過了死亡的陰影,也許是天意吧。其實此人乃是當今戰國四雄之一淨國的太傅孔塞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可謂是淨國第一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自幼喜好專研書籍,機緣巧合,得到醫聖元晨遺留以來的【針灸乙經】,文章雖晦澀難懂,他卻愛不釋手,整日裏埋頭苦讀,終於心領神會,而後因以氣柱號脈而聞名於世,由於他心地善良,遇見窮苦人診病,分文不取,以其揚名-人稱‘醫薩’而後又遇海外散修的苦智大師,與其意氣相投,秉燭夜談,不知東方之即白,二人是一遊未盡,無可奈何之下,送別了苦智大師,大師臨行前贈與孔塞一塊玉佛扳指,平和地說‘道亦銘銘可銘佛亦緣緣自見’而後飄然離去。孔老夫子將玉佛扳指一直隨身珍藏,以表對友人的懷念。此後他憑借自己的才華,橫空出世,當上了淨國皇子的太傅,由於孔老夫子看清了官場的黑暗,處處勾心鬥角,與他恬淡平和的理想歸宿差之千裏,於是在皇子繼位之後,辭官隱退,逃離那壓抑的籠中生活。他造訪群山,一次無意間來到了北冥山,北冥山因地勢偏陰,常年積雪而得名,山後的雪穀四周,被一層層鬱鬱蔥蔥的花海包裹著,一副‘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詩韻,不禁使孔塞止步,之後久居於此,有時喂養玉feng,耕耘勞作,有時問鼎臨山,夜嗅花香,回味人生,耐人尋味,彈一首【漢宮秋月】奏一曲【陽春白雪】,與天地融合,沐浴在月光的碎星中,頗有道家仙骨的神韻,如今孔老夫子隻有一點遺憾,他既無子女,有沒門徒,這滿腹經綸,即將隨他長埋於天地,不禁感慨萬分,此時卻聽見嬰兒的啼哭聲,心想應是天見我由憐,賜我與男嬰以解憂思,不禁忘記了危險,奔向男嬰,說來也奇,當男嬰看見孔塞時。竟‘咯咯’的笑了,‘咿咿呀呀’的笨拙的闡述著什麼,頗為滑稽,使得孔塞甚是歡喜。此後,孔老夫子將男嬰帶回了自己住的山洞,因為此男嬰是在晚昏月出時,發現的。且滿身金光,宛若神子,故取名曰‘月神夜’.自從月神夜被帶到這裏後,孔老夫子發現小月神夜總是時不時的爬到洞內的寒冰上睡覺,起初可嚇壞了孔老夫子,這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的小家夥,在寒冰上睡覺怎麼可以,可是在老夫子的再三安護下,小月神夜依舊是‘我行我素’而且每當孔老夫子要阻止時,小月神夜總會‘哇哇’的可個不停,所以老夫子也無可奈何,看到月神夜並沒有什麼大礙,才安下心來。而後又有一件事讓老夫子鬱悶至極,自從接回了月神夜,喂食他蜂蜜,他會很乖的吮吸,可是在兩年後,老夫子給小月神夜吃一些其他的東西,小月神夜居然隻吃一些水果,其他的一概不看,於是老夫子強行給月神夜吃一些麵食,肉食..沒想到月神夜竟然上吐下瀉,看得老夫子一陣心疼,至此再也沒有強迫他,之後老夫子在田間耕耘回來時,無意間采摘了一些鮮花逗月神夜玩,沒想到月神夜竟將鮮花全部都吃了下去,看著吃的不亦樂乎的月神夜,老夫子哭笑不得,此後老夫子天天都會采一些沒有毒的鮮花給月神夜。每次月神夜見到鮮花後,總會高興的‘咯咯’的露出天真的笑容,看著他吃的津津有味,老夫子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就這樣荏苒三年匆匆流逝,月神夜學會了說話,在老夫子麵前,爬上爬下,有時還蹣跚的跑幾步,然後‘噗通’卡在地上,嚇得老夫子趕緊跑過去,抱在懷裏一陣溺愛,小家夥在懷裏仍不老實,拚命的掙紮著,還奶聲奶氣的叫著‘爺爺爺爺放開我,我要自己走,我要自己走.....’就這樣,隨著月神夜年齡的增長,老夫子也準備教導他學習,本來老夫子想古人雲‘欲速這不達’一點一滴的灌溉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長成參天大樹。可在老夫子地教導下的小家夥,每次隻要聽一遍就能背出七八成,而且遇到晦澀難懂的疑惑詩句,就會虛心求教,所以老夫子也不在單一的教導四書五經,而是同時教導他琴藝棋藝畫藝,不時還帶上月神夜一起去采藥,告訴他各種草藥的特性,在閑暇時也會對月神夜誦讀一些佛經禮法,有時孔塞也覺得自己的做法太過荒謬,但每當看到月神夜全神貫注的聆聽時,便不由自主的說教起來。一晃七年的光陰一閃即逝,再老夫子那花白的頭發下一道道曆經滄桑歲月的鄒紋驗證了‘歲月催人老’十三歲的月神夜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隻會‘咿咿呀呀’的小不點了。十年的磨練,月神夜閃著智慧的大眼睛,目不轉睛的注視著爺爺,在花海中認真的聽教,他常見到爺爺會看著他無聲的歎息,吟唱著‘木葉飄零燕南尋,赤楓渲染悲寂寥。蕭風瑟鼓耳邊鍾,臥亭枕寒夢冰河。夜渡赤峰戩金沙,槍盡豪氣猶未竭。碰壁驚覺方枕席,長嗟失向與煙霞。’一日月神夜終於忍不住對老夫子問道‘爺爺,此因何故?’老夫子正襟危坐,道‘爺爺雖喜好詩文,但骨子裏也希望能夠為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隻因體製有限,無可奈何,而你且不同,爺爺雖不會武功,但從醫多年,也會探精看骨,你眉宇清秀,骨骼極佳,可惜隻怪爺爺無能,不能相授啊...’老夫子潸然淚下,月神夜慌忙的跪在地上,勸解爺爺‘爺爺,您對神夜恩重如山,神夜要不是因為爺爺,早以死掉了,爺爺,神夜已之足了,爺爺千萬不要在自則了。’此時月神夜也是淚流滿麵了,老夫子聽到後,心中一陣欣慰,不禁感慨道‘神夜,我的好孩子,爺爺有你的這句話,就死了也知足了’月神夜哽咽地說道‘爺爺,洪福齊天,長命百歲,一定不會死的。’看著那張稚氣的小臉,老夫子破啼而笑,摟著月神夜道‘是啊,爺爺不會死的,爺爺還要看我的神夜娶妻生子呢,哈哈哈哈哈’此時,月神夜玉臉微紅,撒嬌的躲進了爺爺懷裏.................................午夜洞外隨著夜風的節奏,花海發出一陣陣的“嘩嘩”聲,遠處寒雪消融的冰泉。發出“汩汩”的聲響,天空盤旋著夜鷹,不時發出蒼涼的啼叫,引著田間草叢裏不知名的昆蟲爭著發出獨有的音質,這一切的一切仿佛被大自然無情的編奏成一曲自然之音,流淌在天地之間和諧幽美,躺在寒冰上的月神夜蓋著粗枝大葉,隨著他均勻的呼吸聲已經進入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