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您的孩子服您嗎?可能很多父母都會回答:“不服!”是啊,孩子不服您是結果,原因在哪裏?我們無論看到什麼樣的結果,都應該努力去尋找出它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

有父母可能認為,隻要有威信,孩子就會信服您。這倒是一個真理,關鍵是怎樣理解威信,怎樣正確樹立威信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喜歡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講話, “把電視關上!”“寫作業去!”……一會兒一個命令,搞得孩子樂趣全無。這些父母還以為命令或強迫孩子做事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其實,這是一種專製。粗暴的態度、壓製的辦法比孩子的錯誤性質還要嚴重。

1919年,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他們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90年後的今天,有些父母仍舊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享有特權,可以對孩子任意發號施令。殊不知,這非但不能樹立威信,還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這些父母本來想樹立威信,想得到孩子的信服。但因為認識不到位,反而步入了誤區,除了這種“靠壓製建立威信”的情況外,還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靠嬌寵建立威信。對孩子百依百順,姑息遷就,有求必應,一概滿足,結果導致孩子任性妄為,性格驕橫執拗。第二,靠收買建立威信。經常給孩子許諾,用禮品、金錢收買孩子,想讓孩子服從。實際上,這反而會助長孩子的物欲、貪欲。第三,靠說教建立威信。居高臨下,經常責備和威嚇孩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這不僅會抹煞孩子的天性,也容易導致孩子唯唯諾諾,隻看父母的臉色行事,不會辨別是非。第四,靠自吹建立威信。總是向孩子講“好漢當年勇”,想以此獲得孩子的尊敬。這在孩子年幼時還能管用,待孩子稍稍長大後,他就會瞧不起父母。因為孩子佩服的是父母的素養,而不是自吹自擂。第五,以疏遠贏得威信。總是與孩子保持距離,很少與孩子交流,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導致親子間出現鴻溝。第六,以教訓贏得威信。無視孩子是否願意聽,總是沒完沒了地指責孩子,要求孩子服從。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會厭倦父母的說教。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對正確的教育產生反感。

總之,在孩子麵前特意樹立的權威是不可能存在的,這種人為的權威永遠徒勞無益。

父母要想讓孩子服您,就應該做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父母有本領,才能真正樹立威信,才能讓孩子信服,對孩子的教育也會輕鬆很多。那麼,有本領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呢?這正是本書所要回答的:有本領的父母會處世,有學問,有智慧,有威信,意誌強,心態好,習慣好,有方法,懂孩子。這也是本書的十章內容。隻要父母做到了這些,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就煉成了。

之所以父母需要做到這些,原因就在於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給孩子作出表率。實際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對孩子來說,父母好的言行舉止往往會比說教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至聖先師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說,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發命令,人民也會照著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發布命令,人民也不會聽從。結論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讓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鏡子,您總能夠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孩子是看著您的背影長大的。所以,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千萬不能表麵一套,背後一套,在外麵一個樣,在家又是一個樣。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卻對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一位教育家曾說:“孩子是被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會的,希望我們的父母應努力用自己的模範言行,為孩子編寫一部出色的‘教科書’,一部讓孩子可以引以為驕傲的‘教科書’。”實際上,這就是告誡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個好榜樣。對父母來說,身教要與言教結合,而身教是根本,言教是輔助。所有父母都應寫好這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

這本《做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將給您一次充實提高自己的機會,會讓您成為孩子的榜樣,成為孩子最可信賴的人,成為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到那時,教育孩子會很簡單。

沒有不成功的孩子,隻有不成功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要做什麼樣的人……相信,您的成功會從這本書開始,您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

作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