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長陳兆寬獨家接受YMG記者采訪時說,侍弄蘋果就像侍弄孩子
連續三天兩個晚上,陳兆寬隻合眼迷糊了四個小時。
昨天下午5時,在棲霞市莊園街道辦事處一處蘋果園裏,陳兆寬的臉上沒有倦意。他的眼前,滿是隨風搖曳的果袋。從葉子下麵輕輕一擰,鼓鼓的果袋就打開了,僅葡萄粒大的蘋果藏在裏麵,泛著青色。
陳兆寬是棲霞市市長,在棲霞工作7年之久。走在果園裏,說起蘋果,無論是從蘋果開花、授粉、疏果,還是套袋、摘袋、轉果、敷設反光膜,他專業的程度就像一個地地道道的果農。
“蘋果對棲霞人來說,既是錢袋子,更是命根子!”陳兆寬指著小小的果袋說,年產15億公斤的棲霞蘋果,從小就被當成嬰兒一樣照顧,“誰家舍得狠心給自己的孩子下毒?”
盡管嗓子有點嘶啞,但,陳兆寬還是止不住說話。
他希望每一個到棲霞的來訪者,能了解蘋果套袋的真相,還原這個“中國蘋果第一市”業已被打破的原本平靜的生活。
棲霞蘋果產量驚人全國人均供應一公斤
下午5時許,匆匆趕到的陳兆寬,剛送走一批媒體記者。
“這幾天,媒體都在關注棲霞的套袋蘋果。不實地到果園,煙台紅富士蘋果從小到大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就不會被人了解。”陳兆寬說。
作為煙台蘋果的主產地,棲霞蘋果的家底,到底是個啥情況?這幾天,很多網民不時通過微博發出疑問。
獨家接受YMG記者采訪的陳兆寬,給記者亮出家底:棲霞蘋果種植至今有100多年的曆史,目前,棲霞全市種植麵積達70萬畝,產量常年保持在15億公斤左右,全國人均一公斤果。
棲霞蘋果不是徒有虛名。
憑借“種植麵積、綜合服務、果園管理、品種質量、總產單產、企業效益”六項全國第一,棲霞穩當獲得“中國蘋果之都”、“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市”等稱號,並被譽為“蘋果托舉的城市”。2009年“棲霞蘋果”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0年棲霞躋身“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一串的數字都刻在陳兆寬的腦子裏。
陳兆寬說,棲霞66萬人口,其中30萬為農民,平均每戶的蘋果園有5畝,每畝產果8000斤左右,每斤蘋果平均2.5元左右,因為每畝地需要肥料、農藥等農資3000多元,一畝地純收入約在1.6萬元。
“這些數字的背後,都是果農用汗水換來的,是辛苦錢。”陳兆寬說。
侍弄蘋果如侍弄孩子
套袋能減少農藥殘留
棲霞好山好水,四季分明,降雨充沛適時,晝夜溫差大,加之管理技術越來越先進,沒有理由不出產好蘋果。
對於蘋果每一個生產環節的熟稔,陳兆寬不愧為蘋果市長。
在棲霞的7年間,陳兆寬無時不在研究、推介棲霞蘋果。
“這是棲霞人、煙台人經過幾代勤勞努力的付出,才換來今天的聲譽。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好。”陳兆寬說,蘋果已經成為棲霞和煙台的民族產業,這是中國水果產業的驕傲。
以棲霞70萬畝蘋果為例,陳兆寬詳細介紹了用蘋果管理以及使用套袋技術,產出優質高檔蘋果的技術過程。
從蘋果開花,到果實成熟、上市,需要7個月時間。期間,要經曆修建、授粉、疏果、套袋、摘袋、轉果、摘葉等10多道工序,繁瑣且來不得半點馬虎。“就像侍弄孩子,要小心再小心。”
因為避免不了要使用農藥,盡管是國家允許使用的農藥,但,為了避免在蘋果上有殘留,棲霞從1987年從日本引進紅富士蘋果至今,一直沿襲使用優質果袋,對每一個蘋果進行人工套袋。
套袋技術,是生產優質果品最先進的技術。陳兆寬說,套袋後,蘋果品質有保證,更安全,更放心。
目前,棲霞95%以上果園使用優質果袋。作為煙台蘋果代表,棲霞蘋果的優質果率達85%以上。
依托蘋果產業振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檢測、蘋果高效標準生產技術集成及示範等項目,棲霞果園全部達到國家標準,至今已經建設20多處高標準現代蘋果示範園,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最大的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