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突然人群中傳出一聲大吼,震得人耳膜生疼!
董卓聽到聲音,蹭的一下就來到那人麵前,冷冷地盯著那個吼叫的人。“袁本初!”董卓看了一下,咬牙切齒道。
董卓原本是很在乎袁紹和曹操兩人的,甚至是兩人手下的那些人,在董卓進了洛陽之後,都安排在重要的崗位上。雖然說有拉攏的意思,但是重用的意思更加明顯。
曹操因為其祖父曹騰的關係,董卓對他還是頗為信任的!曹操的祖父曹騰選賢舉能,曾經舉薦過張奐等人。張奐,字然明,東漢時期的名將、學者,涼州“三明”之一,漢陽太守張惇之子。張奐在東漢時候乃是威震天下的將軍,而且擅長治《尚書》,文武雙全。張奐久在邊疆,董卓曾經是張奐的手下將軍,張奐為人嚴明,但是待人和善,董卓多受其恩惠,因為張奐是曹騰舉薦的,在這種連帶關係下,董卓也非常看重曹操。
而袁紹得到董卓看重,則是因為其四世三公的家庭,再加上董卓曾為袁氏門人,所以董卓也是很中意袁紹。而且董卓在洛陽根基不穩,也需要這些大家世族的支持,所以說拉攏袁紹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但是,袁紹不給麵子!
袁紹很不給董卓麵子!雖然說曹操在暗中與袁紹、逢紀等人交好,同在一起遊學。但是曹操不公開的發表言論指責反對董卓。袁紹卻是明目張膽的反對董卓。
董卓手下的李儒、田儀、蘇敏等人也曾分析過,袁家的態度為什麼這樣反複無常!
袁隗當家的時候,對董卓采取的對策是忍受和虛以委蛇,但是不明麵反對。但是袁紹卻和董卓不對付。按理說一個家族中除了內鬥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出現兩種相左的對外意向。
在眾人的分析下,眾多謀士得出一個不是結論的結論。袁家確實在內鬥,涉及繼承權!當然其中也不乏袁家家主為了考驗袁紹和袁術誰更適合接管家族而做的選擇的可能。
袁家內鬥,這作為一個不光彩的事情是不能擺在明麵上的。但是現在在朝堂上,袁隗一句話不說,明顯的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但是袁紹去好像“異軍突起”一般的,明晃晃的和董卓幹了起來!
董卓對此是喜聞樂見的。
袁家勢力很大,若是因為內鬥而耗損一些,兩方勢力肯定要分裂,到時候拉攏一方打壓一方,董卓就能更好的在洛陽的利益角逐中占得有利位置。不過董卓也很頭疼,好死不死的,反對自己的是袁紹這個自己欣賞的人。
氣氛很尷尬。
董卓眯著小眼睛,看著袁紹那張白淨的麵皮,原本的欣賞喜歡變成了厭惡惡心。董卓狼顧了一下周圍那些吵吵嚷嚷的人,對袁紹陰測測地道:“天下之主,首要具備的品德就是賢明。我等身為大臣,想到靈帝在位時的種種,無不氣氛怨毒。現在新帝已喪,董侯聰穎****,為何不可立為皇帝?嗯?”
“當今聖上年富力強,雖然陷入賊手,但是不能確保是否尚在人間。你不思好好尋找,卻為了權柄妄議廢立,誰給你的膽子讓你這麼做的!啊?”袁紹也是一聲大喝,喊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雙方矛盾的根由非常明顯。袁紹一方認為劉辯尚在人間,董卓沒有全力尋找,反而非常急躁的想要抓住權柄,這就犯了洛陽氏族的大忌諱。而董卓則是因為找不到劉辯,還不如立劉協為皇帝,這樣對國家的穩定也很重要。
田儀在董卓身後看著兩人憤怒的咆哮聲,連忙走到董卓旁邊,小聲的說了一句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