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也特別注重廣告的促銷效果。很多人認為娃哈哈的廣告土、不洋氣、不大氣,但娃哈哈集團廣告部部長楊秀玲女士認為,廣告最重要的是能為大眾所接受,能吸引消費者,能啟動市場,娃哈哈廣告雖不叫好但叫賣,能實現銷售提升。這與現代廣告之父奧格威極力提倡廣告的促銷性而非創意、藝術正相契合。飲料這一類的產品沒有多少高科技含量,產品同質性較強,在廣告訴求方式上如果采用理性訴求,很難說清楚什麼,感性訴求是最好的方式。不同於樂百氏的27層淨化訴求,也不同於農夫山泉的天然水訴求,娃哈哈在水廣告上采用的都是感性訴求方式,如“我的眼裏隻有你”、“我的心裏隻有你”、“愛你就等於愛自己”、“中國人自己的可樂”、“亮出你自己”等。
娃哈哈的廣告還特別注重整合性。娃哈哈廣告連續推進,注重節奏,注重與其他促銷手段的配套。如隨著2001年9月份開始的一輪媒體啟動,大紅禮品袋喜慶包裝的產品10月全部進入通道,12月進入超市堆頭,在農村鄉鎮營造“條幅海洋”、“紅色海洋”,廣告也著意渲染一種喜慶氛圍。“婚禮篇”運用了很多的鄉土傳統素材,再加上“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主題訴求,非常有效的贏得了農村市場。
但是娃哈哈對於大城市的把脈並不精準,沒有找出更好的訴求方法和廣告賣點。盡管非常可樂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但可樂主要的市場仍在城市。可口可樂“泥阿福”、“年年慶有餘,歲歲添歡樂”顯示了其對農村市場的關注,非常可樂怎樣麵對都市少男少女的關注,將是下一個戰役的關鍵。
渠道策略:
娃哈哈集團的營銷網絡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通過國營糖酒係統分銷。
第二階段:利用新興批發市場個體戶分銷。個體戶受利益驅動,可在短期內快速滲透市場,但最大的弊端是無序化,個體戶做產品而不是做市場,老總對市場的掌控力較差。
第三階段:建立聯銷體,操作市場。娃哈哈的聯銷體是其核心競爭力。聯銷體基本構架為:總部——各省區分公司——特約一級批發商——特約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一一零售終端。娃哈哈集團擅長運用的一個辦法是資金捆綁法,即與集團直接發展業務關係的為一級經銷商,目前有1000多個。
4、快餐業巨子麥當勞
麥當勞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快餐品牌了,全球統一的紅色的背景和一個黃色的大M,這就是麥當勞的標誌。那個大M招牌使用了反光的材料,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顯眼。
從“更多選擇,更多歡笑”,到“常常歡笑,嚐嚐麥當勞”,再到如今唱滿全球的“我就喜歡”,短短幾年,麥當勞的廣告音樂不斷在人們心目中打榜流行。這位生於1955年,按中國算法幾近步入天命之年的麥當勞大叔,在強勁的節奏中,愈加散發出酷味十足的感染力。
麥當勞的企業文化分為三個層次:
1)、物質文化層
和藹可親的麥當勞大叔、金色拱門、幹淨整潔的餐廳、麵帶微笑的服務員、隨處散發的麥當勞優惠券等消費者所能看見的外在的麥當勞文化。
麥當勞大叔是友誼、風趣、祥和的象征,他總是傳統馬戲小醜打扮,黃色連衫褲,紅白條的襯衣和短襪,大紅鞋,黃手套,一頭紅發。他在美國4-9歲兒童心中,是僅次於聖誕老人的第二個最熟悉的人物,他象征著麥當勞永遠是大家的朋友。
金色拱門:麥當勞的企業標誌是弧形的“M”字母,以黃色為標準色,稍暗的紅色為輔助色,黃色讓人聯想到價格的便宜,而且無論什麼樣的天氣裏,黃色的視覺性都很強。“M”字母的弧形造型非常柔和,和店鋪大門的形象搭配起來,令人產生走進店裏的強烈願望。
2)、製度文化層
餐廳製定了規範化的行為標準,員工們嚴格按標準的程式運轉。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認為,快餐連鎖店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堅持統一標準,並持之以恒地貫徹落實,麥當勞將他的行為規範概括為四條:
就在第一家麥當勞餐廳誕生後的第三年,克洛克就製定出了第一部麥當勞營運訓練手冊,該手冊詳細記載麥當勞的有關政策、餐廳各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在總結經驗和吸取最新管理成果的基礎上,公司每年都要對該手冊進行修改和完善。40多年來,營運訓練手冊已成為指導麥當勞運轉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