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運輸體係建設是我國交通運輸業多年來的發展目標,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什麼樣的交通運輸體係可以被稱為“綜合運輸體係”?如何構建綜合運輸體係?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從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的定義及特征,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管理體製、政策、法製建設等多個方麵進行了研究,並且形成了較多的研究成果。本書則從綜合運輸體係應具備的社會公平性與和諧性角度,探討其內涵和特征,分析我國現有交通運輸體係在公平性與和諧性方麵存在的問題,並試圖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本人從2007年開始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課題“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研究”子課題“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的社會公平與和諧”,本書即是在該課題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研究生何文華、李潔、熊飛作了大量的資料搜集、數據調研、文字整理等工作,其中李潔還利用課題的階段研究成果,撰寫了碩士學位論文《綜合交通運輸體現的社會公平性研究》。此外,總課題負責人榮朝和教授也對研究報告的總體框架和思路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還有,文中參考和引用了大量的文獻,盡可能做到一一標注,對相關作者也表達誠摯的謝意!

2009年年中,本書稿已基本成型,當時有幸申請到了北京交通大學出版基金的資助,本來應該在2010年年初出版的,可由於本人的懈怠,加上另兩本教材的撰寫出版占用了較大的精力,致使本書稿遲遲難以定稿,拖至今日,實在抱歉。唯一稍感欣慰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類似的書稿付梓,否則真要抱憾終生了。

說實話,本人最初覺得“公平與和諧”這一命題作文似乎有點太理論、太抽象,可在研究、調研過程中,許多鮮活的案例讓我們印象深刻,覺得本課題的研究真的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它可能關係到許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先給大家講幾個事例,這些事情都是我去年回湖北鄉下老家過春節時的親身體會。

春節前我和先生開車去縣城置辦年貨。縣城的馬路很寬闊、修建得也很漂亮,紅綠燈、車道線、斑馬線、隔離柵欄等都標示清楚、一應俱全,可我們的車卻開得戰戰兢兢,原因是大量的摩托車根本不管任何交通規則,在車流中快速穿梭,還有很多趕集的行人在馬路上隨意穿行。這一亂象使我們有些不知所措,同時驚歎這些人怎麼這麼膽大!回去一問常騎摩托車的親戚,他說他們拿摩托車駕駛證時,根本不用學習交規,隻要交錢就行!難怪每年春節,那個小小的縣城及其周邊都要發生交通事故,甚至連續三年春節都有人被撞死!

另一件事是我去四妹家拜年時發生的。她所在的村子依公路而建,村民的房子、農田排列在公路兩側。這是咱們去農村常見的景象,沒什麼稀奇。前些年回去,我們都是坐船渡過村子邊上的一條小河,然後上岸穿過公路再到達她家。這次回去發現穿村而過的公路已經改建成較高等級的省道。我還沒來得及欣喜家鄉的變化,就發現了自己麵臨的困難:過去穿過馬路時,路上的汽車稀稀拉拉,很輕鬆就過去了;可現在公路上的汽車熙熙攘攘,一輛緊挨一輛高速呼嘯而過,我等了很久也沒敢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