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長白冥宮 第四十六章 散魂之香(1 / 2)

再進棺材山,三老了卻了牽掛二十年的心願,常叔找到了失蹤二十年的親人,姥爺卻失去了跟隨四十年的顧二叔,說不出是喜是悲,是輕鬆還是沉重。棺材山上兩座相伴的墳塋,昭示著一個不變的永恒,那裏才是永遠的歸宿。

月餘之後,柳一一和常安邦都按照事先的約定,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行前的一段日子,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中的糾結,重新理順了所經曆的一切。

常爺在沒有突破窠臼門的情況下,進入到石窟地穴之中,顯然是另辟蹊徑。

從龐大複雜的地下網絡,和眾多衛道之士可以看出,這裏曾經有強大的國力為支撐。這裏究竟有多大?究竟還有多少秘密還沒有被發現?如今都已成為了不解的謎團。

事後不久,棺材山間的寒潭不再冰冷徹骨,恢複了正常。水位也上漲了許多,就連皇帝道士慕容儁仙遊的洞府也淹沒在水麵之下。

心結一旦打開,曾經的千般等待、萬般掛念,就猶如高天流雲,風搖之下了無痕跡。圓珠、吸風吞天吼和玉豬的奇異組合,所煥發出來的異特之能,讓大家深信磷石之玉,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

也許是幾千年的歲月雕琢,它們已步入遲暮,重聚之後幻化成最後的磷光。此時,再探討青銅虎子吸風吞天吼作為磷石之玉的一部分,是怎麼流落到孤竹國,又是怎麼出現在伯夷叔齊的懸棺之中,圓珠是誰施術置於石窟地穴之內,攝壓孽獸窫窳。還有冥鬼魂燈、狉煔、七星祭壇等等,已經沒有意義了。

在種種跡象中抽絲剝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慕容家族尤其是慕容儁一定深知棺材山的秘密。但是,他沒有能力掌控這裏的局麵,也無力解開這千古的謎團。我們也是在冥冥之中,機緣巧遇之下得到了天助,要知道青銅虎子吸風吞天吼離他的夢想隻有咫尺之遙。

磷石之玉消失了,就好象從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一樣,它終結的是一個千古傳說,一個承載著三燕慕容王國雄霸天下的夢想。

韓爺因為顧二叔之死,一直深陷在自責之中。不管是他,我們每個人都搞不明白,白冬所作何為,為什麼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劫寶殺人。也許,常爺舍身護住的水晶盒子,會說出答案。

水晶盒子裏所缺的,就是白冬搶走的半塊兒龜甲。麵對剩下的半塊兒,大家都是愁眉不展。

龜甲已經呈深黃色,甲質之中的髓油已經枯幹,顯然年頭已經很久遠了。龜甲上灼燒的痕跡清晰明顯,痕跡不是九尾斑斕猛虎烈焰所致,是原來就有的。上麵的灼痕,淩亂繁瑣沒有絲毫的規律可循,錯綜複雜的簡直無從辨認。

占卜問天的卦具、慕容寶藏的密圖、主人珍愛的玩物……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不同。

待三老及大毛、二毛哥倆被四叔接走,去軍營療傷。我便與韓汝誌也動身啟程,遠去貴州的烏蒙山。此行的目的無它----追凶!

一路奔波,韓汝誌帶著我幾乎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直到車行無路,我們才到達烏蒙山腳下一個偏遠小鎮。為了防止打草驚蛇,事先並沒有和韓爺的親屬打招呼。

七八天的旅途,身疲體倦不說,給養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於是,便抓緊時間補充,畢竟我們要去的地方----韓家寨,離這裏還有三天三夜的路程。

小鎮不大,也不繁華,相比於東北的鄉鎮,甚或有些蕭條和寒酸。但是,偏安一隅的小鎮古風猶在,並沒有被喧囂和功利所侵染。徜徉其間,有說不出的安閑和寧靜。這也是一種生活。

從雜貨鋪出來,就見一位老者躺在店外的躺椅上,手擎一杆長長的土煙槍,悠然地品味著自己的樂趣。見到他的一刹那,我想起了姥爺。他們年齡相仿,卻不及這位老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自己的時光。

一時興起,便坐下與老人閑聊起來。老人很是健談,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我聽的一知半解。聊天嘮地之時,老人拿出個小香爐,點上香料放在躺椅邊的小桌上。

小香爐不大,石頭雕刻而成,四條刻工洗練拙樸的小龍,仰首伏貼正對著香爐蓋子。一股幽香從香爐上的四條龍口中嫋嫋而出。香飄三尺便凝而不散,味淡悠長,絲毫沒有華奢外泄之感,讓人聞了還想聞,流連不已。

老人見我對小香爐很感興趣,就介紹說這是他們祖輩生活的這片大山的守護神,和漢族對龍崇拜一樣,這也是他們心中的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