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百五”的誕生(一)(1 / 2)

劉小五,又名劉鍋,劉郭。關於他的名字,村裏說法五花八門。劉鍋是因為跟鍋有關;劉郭是因為父親姓劉,母親姓郭;而因為他家裏排行最小,排第五,所以叫劉小五。

事實上不管哪個名字都不是真的。因為他父母根本沒有幫他登記過身份或者戶口。而且村裏人更樂意取笑他傻子、“二百五”。

直到十八歲離開村莊,劉小五才知道,他出生的小山村是多麼的閉塞。

他的村莊叫靈蛇村。至於為啥叫靈蛇村,那是因為他們的先輩剛定居在這裏的時候,這兒還是個蛇蟲混雜的蠻荒之地,而先輩卻堅決認為這兒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也許這裏對於古人逃避戰亂來說,絕對是個桃花源,可是隨著曆史發展,閉塞已經妨礙到後代的生活。

靈蛇村埋在深深的梯田後裏,去最近的縣城都要上百公裏。靠著廣闊的莊稼地之間是一條約兩米寬的砂石路彎彎曲曲的連接山下的泥濘公路,遠看這砂石路活像一根“魚腸”。

小時候劉小五就喜歡呆呆看著這條“魚腸”,甚至流著口水。人家以為他在憧憬山外的事情。而劉小五實際則在想用這“魚腸”炒個笨雞蛋,味道絕對不錯。對於窮人,魚腸是可以食用的,用來炒雞蛋好吃。

說起這“魚腸”,還是村長趙大寶專門發動村民修的。村民是不樂意的,暗地裏說這路最大的目的就是趙大寶家的小皮卡可以進出。這趙大寶家有皮卡就如同胡老八讀過高中一樣,都是村裏的大事。主要是趙大寶在村裏家族最大,大家都敢恨不敢言。

“魚腸”外麵有通到城裏班車,一天一趟。好像坐車的人也不知道順著小“魚腸”,這一路梯田深處還有個小村莊。

大約半個月左右,村民就會沿著魚腸到泥濘公路坐車到五十公裏外的鎮裏趕集,買必需品,換農產品。在劉小五小的時候,老爸偶爾會帶他去。那時的小鎮就是劉小五見過最大的世界了。

平日裏,吳寡婦在村頭開的小賣店是村裏人唯一消費場所,雖沒有市集豐富,鹽油醬醋還是可以買的到的。

不管寒暑,隻要天氣不下雨,吃過晚飯的村民就會自覺的來到吳寡婦的小賣店。撐個小桌子,搬幾個小凳子,點一小碟花生米,再兌二兩小燒酒就開始聊天,嘮嗑打發時間。

這樣的山村,年輕人是找不到老婆的,唯有痞噠噠的叼根煙,坐在吳寡婦的小賣部打打撲克。

劉小五最喜歡的是吳寡婦擺在門外的黑白電視機,這是他除了趕集之外,唯一還可以了解靈蛇村以外事情的途徑。隻可惜看了一年,吳寡婦就說壞了,將它收起來。

村民背地裏說它沒有壞,隻是因為耗電費,吳寡婦不願意開而已。之後吳寡婦直接換了台收音機。

收音機那玩意還可以,聽聽孫猴子、白骨精、狐狸精、關二哥、武鬆、程咬金,劉小五也學到不少東西,當然有時夢裏也會被白骨精追著啃。隨著慢慢長大,收音機就多了不少別的故事,比如什麼濕什麼疣,什麼梅什麼毒之類的,劉小五一點都聽不懂,但是他樂意聽。

上過高中的胡老八是村裏為數不多到外麵闖蕩過的人。在沒看過電視之前,劉小五認為他說的話就是真理。

原因很簡單,每一個孩子都向往城市,劉小五也不例外。比如胡老八就說過城裏的電視比劉小五家的土房子還大,城裏的房子比山還高。劉小五當然不明白這麼高的房子幹什麼用的,也不明白去哪裏找個這麼高的梯子裝電燈,還有那電視的開關估計比人還大吧?按起來應該不會比挑一擔米輕鬆吧?直到有了吳寡婦的電視機他才知道,那大電視其實叫電影,大房子叫高樓大廈。

胡老八絕對算得上是劉小五最好的朋友,縱然他比劉小五大二十多歲,是個老單身漢,但是卻和劉小五最投機。他教會劉小五很多道理,也是為數不少不叫劉小五“二百五”的人。

他跟劉小五說,男人可以被揍,但是不能被人欺負,人家打你一拳你就要還人家兩拳,人家甩你一巴掌,你就還兩巴。反正劉小五信了,為此他沒少吃虧,但是也不否認這話讓他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