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綱親

日本戰國武士,北近江國淺井氏重臣。與同僚赤尾清綱、雨森清貞一同稱為“海赤雨三將”。1572年9月23日在比叡山戰役中的八瀨山口一戰中死在了前田利家的手中。

基本信息

海北綱親(1510?~1572),淺井家臣,北近江國淺井家“海赤雨三將”的筆頭,阪田郡人,通稱善右衛門,也是桃山時代畫家海北友鬆的父親,曾侍奉淺井家淺井亮政、久政、長政三代。

早年

海北綱親自幼勤學兵法,一心要創出一番事業,然而一直沒有機會。後來,由於淺井亮政在北近江國一帶崛起,綱親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他投奔了淺井亮政。初來乍到,綱親沒有得到同僚和主公的重視,反而處處受人嘲笑。但很快,綱親以出色的智謀征服了大家,使眾人開始重視他這號人物,漸漸地綱親開始在淺井家家臣團中樹立了威信。

輔佐後主

淺井亮政死後,其子久政繼任家督,由於淺井家僅占有北近江一國,勢力十分薄弱,雖然淺井家和越前朝倉是世代同盟,但依然無法改變力量弱小的現實,而且淺井家長期與占有南近江的六角承楨不和,六角承楨早有滅淺井之心,因此開始對淺井家施加壓力。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久政派使者到六角承楨處,表示願意臣服,承楨表示同意,這給了淺井家一個喘息的機會。

振興主家

為了能振興淺井家,在淺井家擺脫六角承楨的威脅後,綱親在政務和軍務上,竭盡了全力。此後,綱親被久政封為武者奉行職務,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征戰時,綱親常幫助久政擬定戰略方針,有時還會親率軍隊上戰場拚殺。在內政方麵,綱親主張興修水利、修築城池、安定民心。在久政實行修渠等工程時,綱親也常帶領民工展開挖掘行動,並親自監督。在外交方麵,綱親常作為淺井家使節,與對方進行交涉。淺井家能在隨後存活下來,綱親功不可沒,他與同僚赤尾清綱、雨森清貞一同稱為“海赤雨三將”,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綱親對此很滿足。

在淺井久政將家督之位讓與嫡子長政後,“尾張傻瓜”織田信長為了能更好地完成上洛工作,便把自己的妹妹——人稱“戰國第一美女”織田市,嫁給了長政,長政得知此事後,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從此淺井家和信長達成了聯姻。

同盟破裂

然而,淺井家與信長的聯盟並沒有維持多久。信長上洛後,他擁立的將軍足利義昭聯合各地大名,組成“信長保圍網”,準備對抗信長。信長得知此事,暴跳如雷,立即發兵與盟友德川家康攻擊淺井家的盟友朝倉家。長政得知自己世代的同盟朝倉家被自己的新盟友信長攻擊,忙找大臣商議,而其父親久政則勸說他應攻擊信長,以海北綱親為首的“海赤雨三將”亦是如此。在家臣勸說下,長政迫於無奈,決定派兵圍擊信長,淺井家和信長決裂了!

在妹妹市的暗示下,信長、德川僥幸從金崎撤退,長政命令近江一帶處於戒備狀態,又命海北綱親等各操練士兵,防止信長、德川進行反撲。但信長、德川還是在1570年間,往近江國進攻,淺井、朝倉組合成聯軍一同抵敵,著名的“姊川之戰”終於開戰了。淺井家的“海赤雨三將”、遠藤喜右衛門、磯野員昌紛紛投入戰鬥。在戰鬥中,綱親率軍突入織田軍中,展開進攻,同時磯野員昌等隊伍也在陣中奮戰,整個戰場上叫罵聲、刀劍碰擦聲、開動鐵炮的聲音響徹了天空,淺井、朝倉軍最終仍敗給了信長、德川軍。

拚死戰場

比叡山戰役中,海北綱親為阻擋佐佐成政、前田利家智計百出,在八瀨山口一戰中與前田利家兩敗俱傷。

海北綱親戰死。

據說海北綱親戰死後,卻有一個人記住了他,那就是聞名後世的林通政,他曾稱讚海北綱親說:“綱親乃我軍法之師也!”,也讚頌綱親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將領。然而根據野史《戰國雄鷹之再世英豪》記載,海北綱親卻從未與林通政正麵交鋒過,但林通政竟能夠記住他的名字,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八瀨山口合戰中海北綱親表現出來的戰術以及手榴彈都給了林通政強烈的啟示,後來在林通政的戰役中大量使用手榴彈有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