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魏軍的哄笑聲中,東魏軍垂頭喪氣地原路返回。高歡看著城頭上迎風飄揚的那杆韋字大旗,無語。在向玉壁發起進攻之前,高歡根本沒有想到韋孝寬會是個油鹽不進的主兒。
誰能告訴高歡,他還需要怎麼做,才能攻克這座鋼鑄鐵打的城池?
高歡現在已經沒什麼好辦法了,“黔驢技窮”這個成語出現在二百多年後的中唐時期,不過用在高歡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高歡倒不是“技止此耳”,隻會大叫和踢老虎,高歡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但高歡依然沒有笑到最後。
怎麼辦?對“黔驢技窮”的高歡來說,也許隻有一條路了,就是派人進城,勸說韋孝寬投降。
高歡狠狠地嘲笑了自己,韋孝寬在自己的超強攻勢上都寧死不降,難道會在守城成功的情況下突然投降?可能性幾乎等於零。但高歡現在還能怎麼做呢?試試吧,反正又不用高歡本人出麵。
替高歡進城當說客的,是後來的北齊名臣、時任倉曹參軍的祖珽。祖珽是北魏末年著名的才子,詞藻華麗,辯才一流,而且祖珽還能自度曲,彈琵琶,在官場上出了名的風流。高歡一直很器重祖珽,他決定給祖珽一次立功的機會。
祖珽接到這個任務後,表麵上沒說什麼,心裏沒少埋怨高歡。你這是讓我立功嗎?明顯是想讓我出醜!韋孝寬要能投降,他還費老牛鼻子的勁守城幹嘛?不過高歡的脾氣他是知道的,去見見韋孝寬也好,至少可以欣賞一下玉壁城的美麗風光。
祖珽見到韋孝寬後,略作寒暄,然後直截了當地向韋孝寬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不過祖珽的說詞與其是在勸韋孝寬投降,不如說是問韋孝寬為什麼不投降?祖參軍的原話:“君獨守孤城而西方無救,恐終不能全,何不降也?”
祖珽也很好奇,明明知道玉壁正遭受到東魏軍的強力進攻,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卻一毛不拔,坐觀韋孝寬成敗。難道宇文泰不知道丟掉玉壁的後果麼?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隻能是宇文泰相信韋孝寬一定可以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傳奇。
宇文泰相信韋孝寬,韋孝寬也相信自己,高歡又如何?十萬大軍又如何?在韋孝寬麵前,都隻是浮雲。
韋孝寬對高歡派祖珽進城勸降非常的不理解,世上哪有這種事!戰敗者要求勝利者投降,豈非滑天下之大稽,高歡怎麼可以這麼荒謬!韋孝寬反問祖珽:“玉壁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非不精也,糧非不多也,月餘之內,不需西都救援。汝軍自恃人多,百戰攻城,無一得克,當自羞之,如何反勸我投降?現在汝軍困頓城下,無計可施於我。我則鬥誌百倍,汝當憂我破汝軍,奈何若此,徒惹人笑!”
祖珽無語。
“煩祖參軍回去告訴賀六渾,韋孝寬是關西好男子,七尺軀,可頂天,可立地,斷不可屈膝!”韋孝寬聲如洪鍾。
祖珽知道韋孝寬是不可能投降,但就這麼空爪子回去,即使高歡不怪罪,自己麵上也無光,祖珽還想再努力一下。再從韋孝寬這裏尋找突破口,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祖珽的歪門邪道多,他把主意打在了西魏軍的普通將士身上。
祖珽甩開韋孝寬,大聲勸說城上的士兵:“韋將軍是西朝高官,日祿百金,韋將軍富貴自當向西都索取,他誓死不降,情有可原。你們身為螻蟻,祿餉薄少,奈何也要為宇文泰送死?東朝地大物博,薪資豐厚,你們若是能東向降我,高丞相必不薄待汝等。”
現在鴉雀無聲,倒不是祖珽說動了將士們,而是將士們根本不理他。祖珽表情非常尷尬,知道自己白跑了一趟。也罷,回去交差吧。祖珽緩緩走出玉壁城門的一瞬間,玉壁城中爆發出陣陣的歡呼聲……
高歡坐在大帳中,聽完了祖珽的彙報,默不作聲。高歡在思考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