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高慎的救援請求後,宇文泰大喜。
河橋之戰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年。五年前搶到的大餅,宇文泰已經吃完了。坐吃山空總不是辦法,是時候出山,再搶新的大餅了。宇文泰的生存戰略就一個字:搶!蕭衍的大餅他搶不動,隻能搶高歡的,誰讓高歡的大餅多呢。
宇文泰一聲令下,西魏的精銳部隊連夜離開長安,以最快的速度穿過潼關,沿著黃河南岸向洛陽挺進。
高歡得知高慎叛變後,暴跳如雷,他大罵崔暹壞事,要殺崔暹,卻絲毫不責怪自己的寶貝兒子高澄。如果不是高澄企圖強奸高慎的老婆,也不會惹出這場叛亂。高歡偏心如此,崔暹心裏一萬個不服!好在高澄把崔暹當個寶,費盡周折,把崔暹從老爹的狗頭鍘下救了出來。
其實高歡心裏很清楚,高慎叛亂,並不是宇文泰出兵的真正理由。沒有高慎的叛變,等宇文泰搶到的那些大餅吃完了,黑獺依然會找上門的。
為了保護自己好容易從爾朱氏手上搶來的大餅,高歡不會讓宇文泰得逞,立刻點齊十萬人馬,星夜南下,捍衛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
高歡的速度並不快,等東魏軍亂哄哄地來到黃河南岸時,宇文泰早就把洛陽附近的東魏據點吃掉了。隨後,西魏軍進圍河橋南城,企圖阻止東魏軍過河。
河橋是黃河在洛陽附近流域的唯一一座橋梁,高歡如果要過河,其實可以建造浮橋,十萬大軍建幾座浮橋是不成問題的。但問題是,現在的時間太緊張了,已經來不及造什麼浮橋。
可現在別說浮橋了,就是河橋這唯一的通道,宇文泰都沒打算放過。宇文泰知道高歡除了過河橋,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已經事先在黃河中下了先手。宇文泰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放火燒掉河橋。具體辦法是調撥一些小船,在船上放置硝石柴草等引火之物,然後堆在河橋下麵……
過不了河,高歡這回南下恐怕連醬油都打不成的,難道讓高歡眼睜睜看著河南數十郡肥腴之地都將成為宇文泰的盤中餐麼?當然不能,所以高歡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河橋的安全!
高歡精挑細選了兩員大將,來完成這項艱苦的任務,他們是大司馬斛律金和行台左丞張亮。看著河對岸宇文泰得意的壞笑,斛律金和張亮頗為不屑,你丫牛哄什麼,今天就讓黑獺嚐嚐爺爺們的厲害。
在河橋多為木質材料的情況下,單純的護橋辦法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行的,就是想辦法阻止西魏軍的火船靠近河橋。辦法很快就有了,據《北齊書·張亮傳》,這個辦法是由張亮想出來的,但《資治通鑒》卻說是斛律金的妙計,糾結這是誰的發明創造沒有太大的意思,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東魏軍護橋的辦法是:張亮派出一百多隻小船,每條船上都放著大鐵鎖,每條鐵鎖的前部都有一枚大鐵釘。這些釘船就停在河橋下麵,每當有西魏軍的火船浮過來,東魏水軍就把火船牽過來,然後用鐵釘釘住,再用鐵鎖拉著火船到北岸。
這個“抓壞蛋”的辦法非常奏效,西魏軍的火船沒有一隻飄到河橋下麵,倒全成了高歡的戰爭物資。宇文泰在岸上跳腳大罵張亮吃飽了撐的,想出這個破主意,壞了他的好事。
高歡在黃河北岸欣賞完了宇文泰的表演,大笑著下令過河,十萬軍隊氣勢洶洶地渡過了河橋,在邙山下擺好了一個大陣。
經過前幾次的慘敗,這回高歡學聰明了,在軍隊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快速用兵是非常不理智的,很容易中了宇文泰的圈套。高歡決定穩紮穩打,東魏軍占據邙山後,並沒有急著追趕宇文泰,而是就地下營,高歡想看看宇文泰還能整出什麼妖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