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我的琵琶行》文稿雛形,始於2003年。當時大家都在為非典時期的“恐慌”而躲在家裏休息,而我卻收獲了6萬多字的隨筆和一本曲譜《兒童趣味琵琶曲集》(2004年3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文稿第一部分“琵琶緣”的首位讀者,是我的婆婆茅金麗女士,她看後給了我充分的鼓勵和有益的建議。之後,也就萌生了我續寫的熱情……

今年2010年8月28日,我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雖然每年都會有若幹場個人的音樂會,但像1994年10月曾經舉辦的《千秋頌》獨奏會之規模還是不常有的,也是我至今最為滿意和難忘的專場演出。此次作為慶祝中央民族樂團50華誕活動之一、作為列入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支助項目的個人獨奏會,如何區別於以往的專場,是本場音樂會考慮較多的問題,沿襲慣例定位於“請了多少位作曲家寫曲”?還是“推出了多少新作品”?……很是進行了一番斟酌。

即將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的《玉鳴東方--吳玉霞琵琶獨奏音樂會》上,我將精選若幹首琵琶獨奏、重奏、協奏作品與中央民族樂團管弦樂隊共同演繹琵琶經典。與此同時,還將係列推出《我的琵琶行》一書(附個人作品集)、《指尖上的舞蹈--琵琶技術技巧練習38首》、《珠落玉盤--吳玉霞琵琶名曲賞析現場實錄DVD》、《玉鳴東方--吳玉霞琵琶獨奏專輯CD》等,力求多方位地展現自己對琵琶藝術及其審美理念的思考與實踐。這也是催生《我的琵琶行》一書的緣由。

《我的琵琶行》共有三部分:《琵琶緣》、《琵琶情》、《琵琶魂》,分別記錄了我在“成長與記憶”、“觀察與思考”、“藝術與人文”方麵的所思所想,表達了我對琵琶藝術的難解之情緣及做人、做事之準則。

感謝多年來培育我的祖國和父母、師長、同行及樂迷朋友;感謝長期以來使我保持平和心態並不懈追求的家庭教育和溫馨氛圍;感謝為《我的琵琶行》作序贈言的前輩藝術家吳祖強先生;感謝為我揮毫題寫書名的書法家孫曉雲女士;感謝為此付出心血的所有朋友們!

沒有劉幸偕同學的舉薦,沒有“美麗一珠”(我的博客名)與網友們的互動與交流,沒有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就沒有《我的琵琶行》的問世。

在“四個一批”人才學習研討班學習期間,作家王宏甲和書法家孫曉雲、芭蕾舞蹈家馮英、表演藝術家奚美娟等,為我撰稿、出書勞神費力之情景至今曆曆在目。衷心感謝大家的關愛和指點,你們所給予我的點點滴滴,都成為我最終得以完成此書的動力。我將永遠銘記。

吳玉霞

2010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