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1 / 2)

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分野,莽莽太行,像一條潛伏的巨龍,世世代代生活在巨龍兩側的人們,無人知道她是什麼時候潛伏在這裏的,也無人知道她什麼時候騰空而起,乘風而去。遠遠望去,她就象華夏民族的脊梁,我族人賴她的支撐,博弈於紜紜大千世界,繼往開來、生生不息。

或許人們永遠不會知道她的來處與去處,她的來時與去時。

但,毫無疑問,她來自遠古洪荒,她見證過中華文明從夏商周一路走來,沐浴著的血雨腥風。

山麓的中部有一山,當地人叫它雲夢山。這座山正像她的名字一樣,層巒疊嶂、飛瀑懸掛、雲遮霧罩。隨著天氣的變化,似雲若夢、似有若無、時隱時現,頗有幾分詭異與神秘。

公元前425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秋天的早晨。

山下清溪穀的河水,下太行折入淇水河,緩緩地向東流去。

淇水河哺育的鄭衛兒女在春秋時代,演義過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傳頌過少男少女桑間濮上令人蕩氣回腸的愛情詩章;此時,河水依舊唱著跳著,奔流不息,河水的喧鬧更增添了山深穀幽的神秘色彩。

山上有亭翼然,亭子的前方是一塊小小的開闊地上,地上有一塊碩大的石頭,石頭上一位老者,正麵向東方打坐,早晨山風不大,但時起時伏、回來蕩去的山風攜裹著大霧、掠過清溪穀的鬆濤吹拂著老者的白須白眉,鼓蕩著他的白色大衫,他紋絲不動,象一尊天神。

他的靈魂或許已沉醉於由日月精華、天地靈氣構築的“禪”的世界裏了。

亭子的後麵有一個山洞。洞裏一位約十六七歲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吳起,此時,好像是剛剛起來,身上的衣服還沒有結束停當,一手匆忙地係著衣帶,一手拿起蓑衣,肩上簡單的行囊,走出山洞口。在距離老者十步左右的亭子邊悄悄地停了下來,他在等著老者,就是眼前師傅的功課完畢,等待著聆聽他老人家的最後教誨。

因為,今天是他為時三年的學業完畢,準備下山的一個特殊的日子。

昨天夜裏,師傅給他講了很多,從唐堯到虞舜,從夏敗鳴條,到商傾牧野;從三家分晉,到田氏代齊;查天地陰陽之變,燭人情世故之幽;究世主賢愚之因,索朝代興替之源;師傅那廣博的學識,獨到的視覺,深邃的見解,開闊了少年的眼界。

師傅平時的話是很少的,有時甚至一天兩天也不說一句話。昨天夜裏卻說了那麼多,一是因為相處兩年的愛徒行將離去,有些話當然是需要交代的;二是,少年吳起的求知yu望很強,提出的問題很有見地,也是平時師傅經常思考,且尤感興趣的問題。

然而,當吳起問及自己的前途命運的時候,卻萬萬沒有想到,師傅竟然悲從中來,好不掩飾地老淚縱橫。弄得少年吳起全然沒了主張,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裏。

吳起之所以有此一問,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師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查微知著、博古通今;卒旅行武、奇門盾甲、巫筮占卜、讖緯人生,縱橫千古,胸羅百代,無一不知,無一不精;是通曉三教九流、集儒墨刑名之大成的一代宗師——子虛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