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能知足衣錦還鄉(1 / 3)

第十八回 能知足衣錦還鄉

詩曰:

知足優遊綠野堂,功成身退簡遍彰。

歸來鬆菊加生色,興起弦壺倍有香。

禦草增光秋水薄,金蓮華美浮雲涼。

掛冠解組世風遠,才子佳人喜色揚。

卻說康夢鶴又差人去迎請夫人,原來夫人到了潮州,即入門見爹娘,正逢世傑、林氏在家愁痛。林氏忽見玉真入來,吃了一驚,大叫道:“毛兒出現了!”舉步欲退。正在躊躇間,惟世傑放些膽為,指著玉真道:“吾兒陰靈不泯,自恨命薄,當早升天界,不可自日現形,以示怪異。”正是:

隻道陰靈顯聖,誰料真身複還。

豈比鶴歸華表,宛如鳳還丹山。

玉真道:“父親母親休怕,兒是生人,未曾被火燒死,是兒設計。”乃與這告其無死之由。世傑大喜,自不必言。

且說潮州知府去拜賀夢鶴,夢鶴說起姚安海、高仁之事。及回來,即差班關封鎖去拿來治罪,押解廣省。奈姚安海聞知,自縊身死,高仁即將數萬家資盡付太爺賂貺買命。那太爺自思道:“他又非貪利之官,教我如何區處?”幸聞大老爺夫人到,太爺即張樂設筵,著奶奶親自去迎接,又自己親到卜世傑家,殷勤拜請。玉真脆然說道:“妾本一介寒門女流,未曾荷蒙聖恩,何勞奶奶玉駕屈舍?況妾那裏有此厚顏到奶奶衙門,能無貽笑士君子之口乎?”奶奶知其必不肯去,乃結彩設宴,就在世傑家中。

那奶奶善於奉承曲意,及酒至二巡,說道:“妾聞夫人才德佳譽,但必事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天欲夫人顯其名節,是以生這兩個小人以磨挫夫人。如今姚安海慮罪自縊,高仁拘禁在監,候解發落。奴家想,夫人憲度汪洋,胸涵萬彙,豈耿耿見忌這一蟻物乎?謹奉白金五千兩,伏乞納入,幸幸。”玉真屢辭不受。那奶奶又添五千送與卜大爺,玉真道:“論高仁堅險,情實可惡,罪不容赦;若論前日送轎之惠,情又可恕,念奶奶麵上,不究他罷,銀再不受。”那奶奶道:“這禮若不收,夫人之情雖領,奴家之心何安?雖薄禮不敢瀆獻,特以為花粉之資而已。”玉真知其難卻,沒奈何,乃收了。

卻說玉真被奶奶深愛姿雅優閑,不忍分別,留戀數日,是以過限。及數匹催馬趕到,奶奶即親送卜氏起身。

不數日,到了廣省,夢鶴與母親陳氏出接。玉真下轎時,夢鶴屬目觀其形貌,與玉真無二。夢鶴道:“來的就是難得夫人乎?”玉真舉眼看陳氏,陳氏無言可答,惟大笑而已,乃指夢鶴問道:“你認得此人麼?”夢鶴道:“兒當初在錦霞一見玉真一麵,恍然相似。”陳氏即與之說其來由,大家歡喜。夢鴿又問道:“夫人何來之遲也?”玉真即告以大爺的奶奶殷勤及說請之事。夢鶴道:“饒他性命罷了。”乃遣人去請蔡斌彥夫妻來相認,斌彥與許氏不敢認,玉真道:“我即是你女兒蔡平娘也,麵形雖認不得,但娘親生我之勞苦、爹爹養我之恩情、當日所做過事業,兒一一都記得。願爹娘不必懷疑,受孩兒四拜。”玉真拜畢,蔡斌彥乃與卜世傑結為兄弟,許氏與林氏拜為姊妹,合家歡喜。正是:

大都苦從甘中生,冷暖分離見世情。

假使安然居宇宙,那知今日此和鳴。

去說康夢鶴得了卜玉真,是夜洞房花燭之間,二人說起前日之事,有可笑的,有可恨的,有可嘉賞的,有可歎異的,說得情意濃濃。交歡之樂,比尋常人不相同。時夢鶴憶前日之蔡平娘,其美麗若彼,今日之卜玉真,其風神若此,喜以舊婚而樂新婚;卜玉真思前日之蔡平娘是我,今日之卜玉真又是我,既以一人之身而做兩新人,二人情濃意洽。時人有一首詩,單道夢鶴之樂處:

無限情深世歎稀,淡妝碧玉鬥芳菲。

搖曳弱柳如風嫩,掩映芙蓉帶月輝。

醉倒煙花附風舞,醒隨雲雨扳龍棲。

嬋娟解晤君堪羨,牽惹揮毫魂魄飛。

時人又有歌一曲《黃鶯兒》,單道那舊人變為新人的樂處:

成就了知心,知心和諧,記得嚐相尋。相尋渾忘,一段浴浴春嬌,春嬌畫不成。氣味深,形銷骨霪,魂飛沉,我長吟。雲鎖雙禽,遍體盡香侵。當年鼓瑟,今日又同衾。蕭蕭陽台,濃濃花陰。審問明,又疑是昨夜夢和湛。夢和湛,值千金。

思夢鶴前日正上鸞殿徹金蓮,今日又入桃源尋仙姬,時人亦有一詞《滿庭芳》,單道鶴的樂處。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