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是指兩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係。弟兄的妻子之間,就是妯娌,所以妯娌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弟兄關係的一個延伸,俗話說的好“清官難斷家務事”,那麼相對於妻子來說,處理好妯娌關係就顯得相當重要。
可以說,和諧的妯娌關係,猶如一根紐帶,能加深弟兄之情,並能增進家庭裏其他成員之間的感情。
了解妯娌關係不融洽的原因
有人說:“親兄弟,仇妯娌”。這話並不正確,但確實說明在家庭關係中,最緊張最難處的恐怕就要數妯娌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必然要反映到兄弟關係和家庭關係中來。因此,幫助妯娌之間建立融洽關係,合情合理地解決好她們之間的矛盾,會有助於處理好兄弟關係和整個家庭關係。那麼,為什麼妯娌關係是容易緊張最難相處呢?其原因何在呢?
(1)互相猜疑
由於妯娌之間不像兄弟姐妹那樣從小生活在一起,感情基礎不像兄弟姊妹那樣深厚,互相之間的脾氣、愛好、特長也不像兄弟姐妹那樣互相了解,容易抱有戒心,產生猜疑。加之她們主持家務多,互相接觸多,容易暴露放不到桌麵上的思想,從而發生矛盾,產生磨擦。
(2)自私心重
有人一當上媳婦,一邁進婆家的大門,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維持和發展這個大家庭,而是想如何早一點分家另過。她們常想:反正要分家,不能當傻瓜。於是,兄弟妯娌之間斤斤計較,公用東西不多辦,食用東西不多買,能摳就摳,能拿就拿,光想占“大家”的便宜。有的妯娌唯恐自己吃虧、受氣,處處事事都想占上風、一點都不肯讓步。經常你嫌她幹得少,她嫌你出錢不多;你說婆婆偏心眼,她說公公心眼偏;你罵她孩子缺教養,她罵你孩子缺根弦。一樁小事,就能嘮嘮叨叨沒個完。甚至指桑罵槐,頂嘴吵架。互相之間矛盾套矛盾,變成了死疙瘩,最後確實無法生活在一起,隻好分家。
家庭旅遊——幸福的催化劑
一個大家庭裏,妯娌關係是否融洽,對家庭的和睦,安寧很有影響。妯娌來自不同的家庭,過去互相並不了解,各有各的性格,脾氣。在娘家她們是姑娘,到了婆家成為嫂子或弟妹,新的家庭環境有所變化,相互之間稍不注意,容易產生誤會。特別是在一些有關利害得失的問題上,如果各不相讓,會引起矛盾和衝突。妯娌之間應該怎樣和睦相處呢?
(1)幫助建立感情
幫助妯娌之間建立深厚感情,恰當地解決好她們之間的矛盾。這就要當兄弟的多做工作,教育自己的愛人開闊胸懷,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正確對待妯娌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的問題。比如,父母年老時,幫助兒媳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帶養孩子,很難做到半斤八兩一樣平,在這種情況下,不應隻顧自己,隻算自己的小賬,就去說三道四挑矛盾。
又如,做父母的往往會對生活困難的兒媳幫助多一點,就應該理解父母的這種善良心腸,不要眼紅,不要比平。此外,在兄弟分家時,對分配家產、供養父母及其他各種關係的處理,都要教育自己的愛人發揚風格,樂於吃虧。這樣,妯娌之間的矛盾自然會減少,情感自然會融洽。
(2)學會互相體諒
妯娌之間要將心比心互相體諒,要與人為善,多為對方著想。妯娌之間,貴在謙讓。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妯娌之間的自尊心則更強。如果都想討便宜占上風,那就會出現針尖對麥芒的局麵,必然會把關係搞僵。如果都能體諒謙讓一些,事情就好辦了。
比如,家裏的重活髒活要搶著幹,遇到好事盡量讓給對方。有了好吃的東西,不妨讓對方多吃點,有了好衣料,寧肯自己不要也讓給對方做,戲票、電影票少了,那就讓對方去看,公婆為對方買啥給啥,不打聽、不妒嫉,公婆為對方看孩子、送錢,不多嘴、不計較等。這不是軟弱,而恰恰說明自己的風格高尚。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做,事情就好辦了。特別是遇到愛計較的妯娌,如果一方主動熱情相幫,雙方關係也會逐漸得到改善的。
妯娌們從不同的家庭走進了一個家庭,她們的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都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但這不能成為彼此不好相處的理由。一個家庭也是一個小集體,大家都應該齊心協力維護這個小集體,一個心眼和睦過日子,把這個家建設成為友好溫暖的小集體。這就需要妯娌們顧大局,講風格,少猜疑,少計較,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做到是妯娌,又是姐妹,又是同誌,和睦相處,友好相待。即使需要分家,也應該和和氣氣地分開,親親熱熱常來往。
(3)看到對方長處
互相多看對方的長處,好處,不互相挑毛病,絕不背後議論對方,更不要動不動就向公婆或丈夫“告狀”,數落對方的不是。人無完人,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妯娌之間應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優點。妯娌之間要寬宏大量,不要總是疑心公婆偏袒對方。孩子間的小摩擦,如誰拿了誰的玩具,誰多吃了家裏的什麼東西等小事,也會影響到妯娌間的關係。對孩子的問題要問清原因,教育自己孩子要有謙讓精神,不能護短,不能互相指責。
妯娌之間一起共同做家務,共同關心,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要從各個方麵關懷,不要過於計較。總之,妯娌謙恭,姑嫂和睦,家庭關係就能融洽,全家就會安寧、康樂。
烹飪——家庭幸福的交響樂
女婿與嶽父嶽母的關係融洽和諧與否,除了與家庭環境、個人修養或利益有關,最主要的還是人性和社會性。老年人閱曆廣、經驗多,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所以在家庭問題上,女婿應多盡量多和老年人商量,征求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向嶽父、嶽母請教,這樣既對自己有益,也能使老人感到安慰。
反之,如果不理睬老人,嫌老人辦事囉嗦,就會使老人覺得被疏遠和冷落,從而影響與嶽父、嶽母的親密關係,甚至產生隔閡,給家庭帶來不愉快的氣氛。
認識女婿與嶽父嶽母的關係
在幾對非血緣關係中,女婿與嶽父母的關係應該是最融洽的了,可以親密無間。從古至今,持正麵觀點的恐怕要占上風,可以說嶽父母對女婿要比對自己的兒子還要好,還要疼愛有加。從女婿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出於怕老婆的原因還是怕嶽父家鄉的人說閑話的原因,女婿都應該在嶽父母跟前表現的彬彬有禮、勤快、順從,其實這跟中國的家庭傳統教育有關,說到底是個麵子問題。
人類是從氏族社會逐步演化過來的,人以群分是社會的基本形態,族群之間的交往展示的是實力和形象,今天的現代社會也是如此,良好的教育和個人形象是贏得機會和尊重的重要條件。所以男方的家族聲望和榮譽等外在的形象是女方擇偶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此一來,女婿的表現實際上代表的不單是個人的形象,而是整個家庭、家族的聲望和麵子,何況經營好愛情和家庭也有必要維護好與嶽父母一家的關係,還能從中得到不少的來自嶽父母的各方麵的幫助,使自己在人生的可持續道路上增加了很多資源。
更何況在過去中國城市化程度還很低的時代,由於距離和交通的原因,女婿能與嶽父母見麵的機會還很有限,利用機會充分表現和展示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多做些事也累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