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新旺兄囑我為他的文學作品精選集《鄉土謠》寫一個序,我實難推脫。二十多年前,我和他曾在河北大學作家班同窗共讀。畢業後,我們各回各的崗位,在各自的生活中掙紮。2011年底,邯鄲的一位文友,突然給我捎來一本小說散文集《清門閑話》,是新旺兄的大作。原來,他們一起在北京參加《小說選刊》頒獎會,新旺兄的中篇小說《村架傳說》獲得了《小說選刊》第二屆全國小說筆會一等獎。我得知老同學獲得這項殊榮,還有此書相送,異常高興。於是,我們就通電話,好一番感歎唏噓,並期約見麵。說來事也湊巧,今年8月的一天,我到保定辦事,幾個老同學有幸聚到了一起。在酒席上,我問他現在寫什麼大作,新旺兄說正策劃出版他的第三本書《鄉土謠》,我一聽就感覺這個書名很好,又問他怎取得這個書名。他說老同學,你忘了,咱上學的時候,每逢星期我就往家跑,因為村裏有我幾畝土地啊!我和你嫂子,匍匐在渾厚的黃土地上,用滿身的筋骨做琴弦,讓歲月之手,彈唱了二十年田園牧歌呀。聽他這麼一說,我忽然明白了,原來,他是在鄉土上行吟的一位歌者呀。
《鄉土謠》收入作者三部農村題材的中篇小說,六十多篇精彩美文和其他一些作品。其散文《母親的土炕》和《母親的麥秸垛》曾經震撼和影響了眾多讀者。今年4月,前者又榮獲《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一等獎。這樣,就使他一躍成為鄉土文學名家。
新旺兄小說寫得好,散文也很精彩。十年前,他的係列散文《夫妻夜話》在《保定晚報》連載了將近三年,贏得眾多讀者的追捧和喜愛。中篇小說《村架傳說》在《保定晚報》連載後,更贏得讀者的廣泛讚譽。
真沒想到新旺兄在文學道路上堅持到現在,更沒想到他竟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當我回望他以前所走過的文學之路時,我才知道他是這麼矢誌不渝地在他的精神家園裏堅守和筆耕著——
1957年,樊新旺出生在清苑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裏。火熱的農村生活,使他立誌當作家,替天底下的農民們訴說心裏的苦衷。1975年高中畢業,他在《新保定報》發表了一首24行的詩歌處女作,這使他的文學之夢開始嫋嫋飄升。1977年恢複高考後,他從黃土地走進了涿州師範,不久便當上了《涿師青年》校刊的主編。畢業後,他被分配在縣郊的一所小學任教。沒過一年,便有縣委、人大和政協等黨政部門的領導慕名找他,都想選調他當秘書,而他卻出人意料地於1984年7月調到縣文聯,和其他3位同事,創辦了清苑縣文藝史上第一張鉛印報紙《苑蕾》。在那火紅的文藝年代,有幾百號男男女女圍繞《苑蕾》這方精神家園,寫稿投稿。他擔任該報責編,就難免被這些大做作家和詩人夢的紅男綠女們所追捧。他不分晝夜,為這些追夢人看稿、改稿。在這個“清水衙門”,他常常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為許多鄉下來的文友打飯,用“一畝泉”酒和花生米,宴請他們,有時,一個月的工資竟然所剩無幾。他的熱心、憨厚和仗義,引來一大批文友的擁戴。後來,經他培育的文學新人,有的找到了鐵飯碗,有的當了幹部,有的成了作家、詩人,有的成了企業家。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像長城汽車公司總裁王鳳英,在上清中的時候,都是經他熱心栽培,在《苑蕾》連發作品,成為文學新秀的……